第1部分(第1/4 页)
富农的儿女们 第一章(1)
阎玉龙原来的亲事退掉以后,给他说媒的就踢破了门坎子。
玉龙是太平庄大队支书阎铁山的儿子。那桩亲事是父亲做的主,对方是邻村大队支书的闺女。玉龙那年才十八岁,还在县城念初中,知道父亲给他定下亲事,当时心里说不上是高兴还是沮丧。
按照当地的风俗,玉龙每年要跑未婚妻家两趟,正月里一趟,中秋节一趟,把未婚妻接来住上一两天,然后再送回去。未婚妻长相一般,瞎字不识一个,典型的庄稼闺女。三年的时间,两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很少,也没建立起什么感情。
假如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一场熊熊烈火,玉龙和那闺女会水到渠成地结为夫妻,也就没有后来的一切是是非非了。
初中毕业,玉龙没能考上高中,从县城回到村里。父亲没有埋怨他,本来对他升学没抱希望,也就谈不上失望。怕他干农业活身子骨包屈,父亲先是安排他到大队农林场。农林场由大队直接管辖,一共六个人,管理着一片桃树园子,喂着两头猪,活儿清闲,刮风下雨都有工分。干了不到一年,父亲又让他去了大队副业厂,在办公室负责考勤,并兼任大队团支部书记,比在农林场更为风光自在。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玉龙和女方在年底就都够了结婚的年龄,在麦子扬花的季节,父亲就有了给他结婚的打算。然而,刚过中秋佳节,文化大革命在中国的农村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原来掌权的领导,一夜之间,有的成为走资派,有的成为资产阶级代理人,有的成为牛鬼蛇神……但阎铁山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仍然坐在太平庄第一把交椅的位子上。而玉龙未婚妻的父亲,运动一开始没事,只过了两个月,就被打成了走资派,被公社的红卫兵挂上大牌子,戴上纸糊的高帽子,押着一个村挨一个村的游街。当游到太平庄时,村民指着玉龙未来的丈人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作为团支部书记的玉龙,感到无地自容,恨不能找个老鼠洞钻进去。阎铁山也感到很没面子,想不到过去的朋友变成了阶级敌人。
夜幕早早地降临了,60W的电灯照亮了阎家宽敞的屋子。
玉龙沮丧地坐在父亲对面,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爹,我要退亲。”
阎铁山望了一眼儿子,然后用裁好的办公纸卷了一支喇叭筒烟,划了根火柴,点燃后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思。未来的亲家成了走资派,这可是原则上的事,不但对他当支书构成威胁,连儿子的前途恐怕也要受到影响。自从入社,他就成了村里的第一把手,当官就要得罪人,知道好多人都恨他。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一部分人很是希望他下台,可又抓不到他下台的把柄。假如不退亲,人们就要抓住他与走资派划不清界限这一把柄大做文章,大字报就会铺天盖地贴满大街小巷,群众真正发动起来,他这个支书会被人一撸到底,会被戴上纸帽子押着游街,别说过八月十五和过年给他送鱼送肉送烟酒了,就是平时也不会有人再理睬他……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不能因小失大,必须与走资派的亲家彻底划清界限。那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刻退掉亲事。否则,只能是同归于尽。一想到退亲,心里也觉得不是滋味,毕竟他和未来的亲家有着多年的交情,打心眼里喜欢那闺女,退亲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希望他们能够谅解。
阎铁山果断做出退亲的决定,本来打算让媒人跑一趟,说给对方一声就两拉倒了。虽然是双方都非常愿意做亲的,可也从中找了媒人,出现意外有媒人好处理。自家不愿意,订亲的彩礼不要了,对方不会死皮赖脸地不退。但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媒人是知道亲事退了,可村人能知道吗?村人不知道,等贴出大字报来,他再说与走资派划清了界限,那简直太被动。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富农的儿女们 第一章(2)
村里的大喇叭、户里的小喇叭同时响起来,又到了县广播站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的时间。全县的村村户户早已接通了大小喇叭,那是一项政治任务,每天早中晚各播一次,除了转播中央新闻,也有本县自办的节目。本县发生的新闻,只要上了广播站一广播,全县立刻就会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阎铁山听着广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假如把退亲的事通过县广播站以新闻的形式广播出去,玉龙的亲事就等于退了,群众会说他阶级觉悟高,领导也会夸他是非分明,真是一举两得。大女儿玉贵的小姑子在广播站当编辑,托托她的关系不会有问题。
玉龙以为父亲不同意退亲,又嘟哝一句:“反正我不能找一个走资派的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