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红73师,参加黄安战役。
在作战中,红军缴获的飞机“列宁号”伴着轰鸣声,飞越红军阵地后,在黄安城上空盘旋。满城的敌人做梦也没想到红军已拥有飞机,以为是自己的飞机呢,纷纷从白雪覆盖的工事里跑出来向飞机挥手,眼巴巴地等待着空投粮食和慰问品,谁知飞机的翅膀一抖,落下了几颗黑糊糊的炸弹和雪片似的传单。随着沉闷的爆炸声,硝烟带着泥土腾空而起,十几个敌兵当场送了性命。敌人如梦初醒,哭爹喊娘,一片混乱。
以往都是红军挨敌人的轰炸,受尽敌空军的气,这次红军战士目睹自己的飞机袭击敌人,使敌人惊慌失措,大家高兴得流出了眼泪。此役攻下了黄安县城。歼敌万,缴枪7000,迫击炮10门,电台一部。聂凤智和战友们高兴得一起唱起歌谣: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
锣鼓一响,四十八万;
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若干年之后,当年的小勤务兵聂凤智竟然成为了共和国的军区空军司令员,他对这次的列宁号还记忆犹新,说:“在‘列宁号’飞机上扔炸弹、散传单的,正是我红四方面军高级指挥员、政委陈昌浩。今天看来,真是不可思议,那么大官甘冒如此风险,简直疯了。”
(2)
聂凤智在早期军事生涯中,第一次立功,就是一次抓了两个俘虏。
黄安战役后,红军又取得了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以及潢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1932年夏,蒋介石又集中了30万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实施第四次“围剿”。尽管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张国焘在严重的敌情面前,采取冒险的进攻战略,但红军英勇作战,在一些战斗中,仍然取得不少的胜利。
这时,聂凤智仍然当着他的勤务员,一次,他所在的73师向麻城进攻,控制了外围的霸王山、麻姑洞一线阵地,战斗十分激烈,攻下陡坡山时,全歼敌31师一个团,那些冲锋陷阵的战士个个有了缴获,这让他羡慕得不得了。接着,红军又进行了冯寿二和七里坪战斗,在战斗中,仗打得十分激烈,而且又是那么的痛快!作为勤务员,聂凤智只是保卫首长,就是冲锋陷阵,也只是跟在团长后面“搞保卫”,眼看自己的战友们打了这么多的仗,想缴枪的缴枪了,想抓俘虏的抓俘虏了,而他却“一点战绩都没有”,心里又是焦急,又是痒痒。
偏偏不久,73师转移到七里坪地区的大小雾咀山、古风岭布阵,准备夹击来敌卫立煌、汤恩伯等部,这时,发生一件极为感人的事情,终于“激”起了他的“最后决心”。
原来,当地群众见红军主力到来了,兴奋异常,倾家荡产全力支持红军。这时新谷还没熟,粮食极为困难,老乡就将自己留用的麦种拿出来给部队当粮食吃,有的干脆从田里选早熟点的稻谷现收现打,供应军粮。这使战士们很感动,纷纷表示说:“吃群众一粒米,就要消灭一个敌人!”聂凤智也感动得不得了,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捉一个活的来给乡亲们瞧瞧!”
2。张才发的勤务兵(2)
他说话算数,当晚,他背着团长一个人悄悄下了山。
他走过十几里山路后,淌过一条小河,向对面的敌兵驻扎的寨子摸去,当趴在村边时,他便躲在稻田里“听动静”。这时卫立煌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到了寨子,饿慌了的敌兵也正在抢粮的抢粮,做饭的做饭。聂凤智手提驳壳枪,悄悄地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不久,前面出现两个人影,一高一低,一前一后,前面的小矮子提着桶子,后面的大个子跛着脚,手里拄拐棍,大跛子边走边发牢骚:
“真倒霉,红军没剿到一个,倒把老子的脚跌伤了!”
“你可以回后方啦!”小个子操着川音道。
“你龟儿子说得好!当官的哪个管啦!”大个子学着川腔说。
突然,聂凤智冲了出来,用枪顶住了大个子的腰部:“不准动!”
“老总,不要开枪!不要开枪!”大个子扔下棍子举起手。
这小矮子见状,把桶子一放,也举起手,说:“俺走,俺走,俺已走过贵军3次啦,再走一次没关系咧!”
就这样,聂凤智一人俘虏了两个敌兵。结果,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不相信,说:“他才15岁,敌兵个个比他年纪大,竟然被他俘虏了?!”当确信无疑后,个个又由不相信转为敬佩。
(3)
在参军之初,聂凤智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他做护理员的经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