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3/4 页)
马上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电报和邮政的业务是重复的,如果电报全部自动化,是不是意味着原本邮政的工人会失业?”
藤普坦得看了发问的记者一眼,是代表政府立场的《大众邮报》,和季尔家族关系密切,他笑了笑:“电报和邮政有相似的地方,但绝不重复。电报是在城际间传递重要信息,如果说它要取代谁,那只是拉邮车的马匹,而不是人。”
下面的记者会意地发出笑声,藤普坦得接着道:“电报和信件不同,大家知道一根长达上百公里的电报线,同时只能传送一路电报,即便自动拍发,也需要花费时间,一天所能传递的字数毕竟有限,所以它的单位成本要远高于信件。”
“这就决定了两点,一是大部分人不会用电报代替写信,因为经济上不划算,不是很紧急,很重要的事情,人们不会使用电报,也没有那个必要。
第二,电报的长度会受到限制,要精悍,你有钱也不行,因为电报线的容量是有限的,不是为某个人服务的。所以无关的文字,电报员会告诉你:我们不发。这就决定了电报和信件服务的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谁也不会取代谁。”
“而且我还要告诉大家,电报毫无疑问会让信息沟通变得快捷,促进沟通的同时也会带动信件的交流,所以某些人的担心,是根本不必要的。”
随着诺贝尔电信的一系列举动,季尔
到压力,在修改德士公司方案的同时,也针对诺贝尔案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劳工问题就是关键。
不过,季尔并没有将舆论看得如何重要,只是在政府的《大众邮报》上发表了一些看法,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反而是诺贝尔电信的新闻发布会,在打消众人对于劳工问题的疑虑后,报纸上众口一词称赞诺贝尔电信的技术先进性,并展望赶超英法的美好前景。
“你们要抓紧,电学实验室那边可以先缓一缓,将人都抽调过来,尽快将这个电路做出来。”叶枫将普朗泰和格拉姆召集起来,让他们领头完成“译码机”的电路制造。
“两百多个继电器……”格拉姆猛挠头。
“怎么了,不就是两百多个吗?”
“哦,博士,是这样的,两百多个继电器不是问题,问题是……这样做出来的译码机,会不会太大了?”普朗泰道。
“还有就是这个电路的安全性,如果要做足的话,体积会更大,我怀疑它没有使用价值。”格拉姆接着道。
叶枫看了看两个人,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实话:“但是这个东西一定要先做出来,我要验证逻辑电路的正确性,然后再讨论设计和制造上的问题。”
王文达是典型的技术狂人,虽然叶枫说先研究译码机,但他还是一头扑进了更宏大的计算机研究中,成天研究计算机中需要使用的代码和逻辑判断关系。
好在苏菲表现得相当配合,也可能是王文达研究时根本不理她,她和叶枫两个人闷在实验室三天三夜,终于将译码机的电路图设计完成。
设计完成后,小姑娘当即趴在叶枫身上睡着了,两人就在沙发上困了一觉,第二天凯瑟琳看到他们搂在一起,狠狠闹了一番,从此也搬到实验室,要和叶枫睡一起。
真是头疼啊!叶枫哀叹,在他的要求下,公司大部分电工都被集中起来制造译码电路,好在诺贝尔电信的工厂已经具备生产条件,两天后就完成了整体电路,问题是这个玩意也太大了。
电路固定在木板上,然后一块一块拼接起来,电路之间保留了充足的安全空间,所以足足占据了一个房间的地面。
“经过试验以后,可以确定更加紧凑的设计方案,但是现在只能先这样。”格拉姆解释道。
“先试试吧。”叶枫有点紧张,这是一个最直接,所以也是最繁复的电路。
五单位均匀电码可以用五个开关,连接五个继电器来表示,不同的组合连通不同的回路,从而带动终端做出反应。
眼下终端使用的是代表字母的三十二盏灯泡,输入端使用的是从自动发报机该装过来的读孔器。
以五个孔为一组,输入端五个继电器做出反应,吸合后连通电路,一路一路传送,最后反应为终端亮起的灯泡。
五个一组结束后,通过棘轮装置切断整个电路的电源,使电路回复,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组数据的输入。
试验开始很成功,不过很快出现了问题,一直默不作声,在观察灯泡的苏菲突然开口道:“错了,结果错了。”
“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