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这里至关重要的是:从事实出发,从当代世界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全局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不是从某些局部的狭隘的私利出发,更不是从那种已被证明为违反历史潮流的霸权框架出发。
尽管海湾战争的烽烟还没有散尽,尽管一些国家和地区剧烈动荡,但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选择,决定了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
我认为这就是历史的大趋势,这就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实际,因而也就应当成为我们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不错,古往今来,世世代代,人民总是希望和平和发展的。在这个意义上,也许可以说和平和发展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是我们讨论问题,当然不能把这种几乎是永恒的美好愿望作为依据,而只能是以具体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作为
132
211胡绳文集
根据。我们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乃是依据如下两个方面的基本事实。
一个方面是,经过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十年间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界范围的殖民体系已被粉碎,一大批原来的殖民地获得政治独立,而今分布全球的是一百几十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尽管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但是摆在全世界这些独立主权国家面前的一个无可回避的中心问题,就是谋求在本世纪90年代和下世纪前期能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另一个方面是,80年代以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的对峙与争夺有所缓解,华沙条约解体,苏联动荡,同时美国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技术竞争中相对削弱,再加上经济国际化与区域化集团化交织并举,这就使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遏制。消除大规模军备竞赛和避免世界战争危险的问题,进一步提上了日程。
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基本事实,综合起来,就决定了:80年代以来,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成为历史的主流。
真正合乎和平和发展这个当代世界主题和潮流的秩序,才是应当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我们拥护和主张这样的国际新秩序,而不拥护和不主张与之相反的国际旧秩序。当然也不拥护和不主张任何名为“新秩序”
,而实则维护国际旧秩序的,名新实旧的国际秩序。
四
为了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我们愿意推荐和平共处五项原
133
胡绳文集31
则作为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个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观点,是邓小平最早提出的。
1988年,他这样说:我推荐50年代由我们亚洲人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准则。
回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中国和印度、缅甸等国在1954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认为可以说,实质上正是对于以大国霸权为特征的“雅尔塔体系”
旧秩序的一次历史性的重大冲击。这五项原则,同联合国宪章相衔接,同时又有重大发展,这就是明确规定了一切国家不论社会制度相同或不相同都应当和平共处。经过近四十年的曲折历程,其间又有若干重要进展。
包括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提出了建立和平、合作的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以及在广大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推动下,1974年联合国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等等。迄今为止,中国同九十多个国家签署的条约、公报、宣言、声明等重要国际文件中,包括今年以来的中苏公报和中国与中东几国的公报中,都确认了这些原则。事实反复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最大好处,就是把当今世界上一百几十个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地位作为根本前提,并且用最简洁的科学的语言,把现代国际关系应有的本质和特征作了最清楚的概括和描述。它充分反映了世界的多样性,兼及
134
411胡绳文集
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对和平和发展都有清楚的界定。
因此,五项原则符合当代世界的主题和潮流,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
按照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