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唐代宗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汴宋留后田神功病死后,都虞侯李灵曜作乱,唐廷无奈,下诏授其为汴宋留后。此人翅膀未硬,就骄慢无礼,自己封授辖内各州刺史,仿效河北诸镇,最终惹得唐廷大怒,派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河阳三城使马燧等人征讨。田承嗣忙派其侄田悦引数万军去救援李耿曜,在汴州被李忠臣等人打得大败,田悦只身逃走,李灵曜被擒送长安斩首。
由于田承嗣一直逗留不入朝,又派兵助援李灵曜,唐代宗下诏又派诸路人马*。“承嗣乃复上表谢罪”,时叛时降,如同儿戏。“上亦无如之何”,唐代宗只得听之任之,诸路人马各自心怀鬼胎,中央根本指挥不动,没办法,又“悉复(田)承嗣官爵,仍令不必入朝”。
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田承嗣病死。“承嗣盗有七州,而未尝北面天子。凡再兴师,会国威中夺,穷而复纵,故承嗣得肆奸无怖忌”。老贼死后,唐廷还赠太保,以示褒赠。田承嗣临死,遗命诸将立其侄田悦继承后事,继续做节度使。
当时,田承嗣据有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李正已据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攻灭李灵曜后又得曹、濮、徐、衮、郓五州。李宝臣据恒、易、赵、定、深、冀、沧七州。梁崇义据襄、邓、均、房、复、郢六州。这几个人盘据错节,交相依附。官爵、甲兵、租赋、刑杀全是节度使自己说了算,虽名义奉唐朝正朔,实为真正的地方王国。“朝廷或完一城,增一兵,辄有怨言,以为猜贰,常为之罢役;而自于境内筑垒,缮兵无虚日。以是虽在中国名为藩臣,而实如蛮貊异域焉!”国中之国,各个节度使是实际的土皇帝,割据之势已初露端倪。
公元780年,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六月,山东割据者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出兵埇桥(安徽宿县符离)、涡口(安徽怀远),堵截唐江淮粮道。七月;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死了。节度使李正己死后,其子孙相继承袭淄青平卢观察使兼押蕃使之职,其子李纳擅领军务,据淄、青、齐、海、登等15州之地,拥十万精兵,发动叛乱,抗拒中央。其辖下徐州刺史李洧此时正在徐州,与白季庚一同谋划徐州自治问题。
李洧是李正己族兄,也是平卢节度使李纳的从伯父,一向与李纳父子通同一气。为了劝告李洧不与朝廷对抗,白季庚亲自到李洧府上进行劝说,使其不服李纳之命,并率领全州归顺朝廷。
李洧听从了白季庚的劝告,迅速联络海州刺史王涉、沂州刺史马万通,准备一同起事,并派遣摄巡官崔程带着表章到朝廷去,让他口头上奏皇上,并且禀告宰相,大意是:“徐州无力独自抵抗李纳,李洧乞求担任徐、海、沂三州观察使,况且海、沂二州,现在都已被李纳占有。李洧与刺史王涉、马万通素有约定,如果能够得到朝廷的诏书,必定能够成功。”
崔程来自外地,以为宰相都一样,于是先向张镒禀告,张镒又转告了卢杞。卢杞恼火崔程不先向自己禀告,便不答应他的请求。
虽然卢杞从中作梗,朝廷暂未答应李洧的请求,但李洧和白季庚主意已定,不生二心。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十月,徐州刺使李洧率部和海州刺史王涉、沂州刺史马万通相约背叛李纳归唐。
李纳得知伯父李洧听从了白季庚的劝告归顺了朝廷,十分恼火,便派两万精兵,由大将王温会同魏博将崇庆率领,首先围攻徐州。
战事当前,燕娘说回知春院。
白季庚说:“好吧,现在我这离你那近了,可以随时往来了。”
燕娘回到知春院暂且不提。
且说这边,白季庚与李洧正紧急商议应战之策。
李洧即遣牙将王智兴向朝廷告急。
王智兴日夜兼程,五日到达京都。
唐德宗即令朔方大将唐朝臣与宣武节度使刘洽、神兵马使曲环、滑州刺使李澄,各率兵马共救徐州。
眼看兵临城下。
白季庚道:“可招徐州地方团练,由吴蛤蟆指挥,在城外阻截来敌。我等再征集吏民千余人守城,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朝廷援兵一到,徐州可万无一失。”
吴蛤蟆奉命迅速召集彭城团练及徐州外围弟兄,联络丰、沛武林豪杰,在各大要塞路口布置防范。
此刻,朔方军五千余人,一半步兵,一半骑兵,由于唐朝臣奉诏出兵,不敢怠慢,部队军装也来不及置办,所有旗服都十分破旧不堪,象要饭的叫花子。而宣武军队伍服装十分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