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宋濂一对N(1)(第1/2 页)
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儒士,神情严肃,捋着胡须,义正言辞地说道。
“陛下,儒家经典中明确规定了男女有别,女子应以柔顺为德,学习女红、妇德即可。”
“若鼓励女子接受教育,让她们接触经史子集,这是破坏了千百年来的规矩,恐遭天下人非议。”
又一位年迈的老儒士满脸不悦地站了出来,他的胡须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大声说道:“宋濂,你这简直是大逆不道,离经叛道至极!”
“自古以来,女子就应遵循三从四德,深居闺阁,操持内务。”
“你却提议让女子接受教育,这成何体统?”
“若女子都抛头露面去学习,那我朝的纲常伦理置于何地?”
此时,另一位年轻的儒家文臣,指着宋濂说道:“宋濂,你也是儒家出身,本应谨遵儒家教诲,维护祖宗规矩。”
“如今却提出这等离经叛道的建议,实在有负大儒之名。”
“儒家倡导的是尊卑有序、男女有别,你此举是对儒家经典的亵渎!”
宋濂神色坦然,目光坚定地一一扫过那些言辞激烈指责他的大臣,不卑不亢地反驳道。
“诸位大人,不错,我宋濂的确是儒家出身,然而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便并非是一成不变、刻板僵化的教条。”
“这天地之间,女子之中亦不乏聪慧过人、勤奋好学之辈,她们同样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为何就不能给予她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呢?”
“时代在变,我大明初立,正需革新图强。”
“女子接受教育并非是破坏礼教,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礼教内涵的丰富与完善。”
宋濂微微一顿,语气中充满了敬意:“皇后娘娘以其非凡的智慧和贤德助力陛下成就帝业,这便是女子有才的有力证明。”
“而且,女子若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丰富的学识,日后为人妻、为人母,只会更加懂得如何相夫教子,更好地传承优良家风。”
“如此一来,不仅不会破坏纲常伦理,反而会使家庭更加和睦,社会更加稳定。”
他目光炯炯,环顾朝堂,慷慨陈词:“再者,儒家思想向来倡导仁爱、包容。”
“我们身为儒家子弟,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儒家精神的重任,不应一味地因循守旧、抱残守缺。”
“而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创新,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幸福安康谋取福祉。”
然而,那位年迈的老儒士仍旧顽固不化,涨红了脸反驳道:“宋濂,你少在这儿花言巧语、狡辩抵赖!”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可是老祖宗们代代相传的规矩,历经千百年的验证,岂是能随随便便更改的?”
“你如此蛊惑人心,分明就是在误导陛下,妄图扰乱朝纲!”
随着老儒士的声声厉喝,朱元璋的脸色逐渐阴沉下来,眼神中透露出极度不满与愤怒。
他猛地一拍龙椅,大声怒喝道:“够了!这群冥顽不灵、迂腐不堪的家伙,只知守着旧规矩,却看不到国家的未来!”
朱元璋气得站起身来,怒视着众人,质问道:“咱妹子为我大明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你们都当作看不见吗?”
“如今宋学士一心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提出如此利国利民的建议,你们却在这儿百般刁难、横加阻挠!”
紧接着,朱元璋大手一挥,高声下令:“来人,把这反对的五个腐儒拉出去,各打二十大板!”
“让你们好好反思,莫要再阻碍我大明的进步之路!”
话音刚落,如狼似虎的侍卫们立刻行动起来,迅速将那五位大臣强行带出了朝堂,只留下他们惊慌失措的呼喊声在空气中渐渐消散。
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寂静,其他大臣们纷纷低垂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朱元璋目光如炬,冷峻地扫视着殿下噤若寒蝉的众人,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女子受教育一事,就依照宋学士所奏议的执行。”
“咱希望你们都能明白,凡事应以国家的大局为重,切莫再一味地因循守旧,抱残守缺。”
“否则,今日这五人的下场,便是你们的前车之鉴!”
大臣们齐声高呼:“臣等遵旨!”
此时的宋濂感慨万千,此事若是在以前提及,自己必定会成为被拖出去责打的一员。
朱元璋重新坐回龙椅,目光投向宋濂:“宋学士,你可还有其他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