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部分(第2/4 页)
得当,他郭洪运从今往后,就将正式登上严柳系的大船。自己渴盼了很久的机会,忽然之间就降临了
“我估计,我们很多干部,可能都不大理解饶凤山贿选案,到底有多么严重。在他们看来,也就是一个小小的腐败分子,搞了一场闹剧。将饶凤山抓起来,判刑,给大家一个交代,这事就过去了。完全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兴师动众。”
柳俊喝干了杯中的茶水,不徐不疾地说道。
郭洪运连忙再次为柳俊续满茶水,脑海里却在高速运转,思考着柳俊话里的真实含义。不可否认,柳俊说的是事实,他就是这么想的。料必其他干部,也是这么想的居多。
既然柳俊说了是探讨,郭洪运就不必每句话都回答。多想想清楚再开口,不算失礼。
“洪运,你告诉我,在你认为,广南市或者说其他地区,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见郭洪运在仔细思考,柳俊便问道。
这个话就不能不答了。
是投资环境!
郭洪运几乎脱口而出,但话说出口的时候却变了。郭洪运说道:“书记,我认为最关键的环节,是干部队伍的建设。”
这也正是柳俊多年以来,一直都在强调的。几乎是一到任,便在不住地强调这个观点。省委党校对干部的培训,这也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甚至于加强省委党校的培训作用,本身也是这个方针的体现。
柳俊点了点头,说道:“对,是干部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好的,过硬的干部队伍,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选拔,其二是监督。这两个关键点,其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就现阶段而言,选拔这个环节,暂时掌握在组织内部,尚未有一个很好的机制,能够让广大的普通干部群众参与进来。所以,监督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在监督这个环节,再落不到实处,那么我们用什么来保证我们打造的干部队伍是合格的呢?”
“是,书记……”
郭洪运随口应答,脸上露出了深思的神情。
看得出来,他是真听进去了,绝不是在敷衍柳俊。尽管他的职位在柳俊而言,不是很高。但他是广南市委书记,管干部,柳俊和他探讨这样的问题,很是合适。也由此可见,柳俊确实对郭洪运寄予了厚望,正在努力让他理解自己的政治理念。
如果郭洪运不堪大用,柳俊绝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洪运,饶凤山贿选,折射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品质问题,还说明了我们的制度在执行环节上有缺陷。比较而言,我认为他贿选造成的损害,比他其他的胡作非为造成的损害更大。如果这个事情不严肃处理,不大张旗鼓的处理,它摧毁的,就是我们的根本制度——人大的监督制度。”
柳俊的语气变得益发沉重起来,而且用词也很“重”。
“事实上,群众一直在和饶凤山做斗争。或者说,在和饶凤山这样的干部,这样的行为作斗争。他们已经使用了一切能够使用的合法手段。包括在公示期间,向上级组织反映饶凤山的问题,在人代会上不投他的票,不让他当选。洪运,作为党委书记,这一点必须要引起你的重视。我们现在是一党执政,没有监督的权力,是非常危险的。群众自发地来监督,这是好事,我们必须要充分重视这一点,必须很小心地维护这个制度,尽可能的将权力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惟其如此,我们的执政才能长远,国家才能强盛。”
郭洪运十分郑重地点了点头:“是,书记,我记住了。”
第2112章 重处!
望着面前的一叠材料,王秉和脸色很阴沉。
这些材料,均是关于饶凤山案的。
因为柳俊对此案异乎寻常的关注,令得饶凤山案一下子成为整个D省最热门的词语。随便上网一搜,就能搜到一大堆有关的消息。
不过现在,有关柳俊要“借题发挥”的传言,倒是渐渐的淡了,不再有人提起。柳俊的意思表达得十分明白,就是要借饶凤山案的处理,来维护人大选举程序的权威性。严处饶凤山,给所有想要效尤者提个醒,这是一条高压线,谁碰了,谁就倒霉。
在柳俊内心深处而言,这个制度绝对不能被损害。
大家不得不承认,柳俊心中所想,早已脱出了普通政治博弈的范畴。他是站在全局来看问题。在D省,柳俊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对手。有的,只是十分配合和不十分配合的搭档和下属的区别。
政治局候补委员这个职务,对于柳俊来说,绝非是一种“荣誉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