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页)
是辽国使臣在东京城内颇为不安分。
庞籍的赏赐问题苏徵倒是没放在心上,对这人他总觉得有些不知道怎么处理才算好,索性视而不见,这样还能省些心思,也少些别扭。
而关于辽国使臣的事儿苏徵却是难得的插了一句嘴:“不安分就让他们安分,不然就赶回去。”
顿时不少大臣就皱起了眉头,觉得有些太“激进”,有失礼仪。
要说此时大宋对辽国的态度还是有些惧怕的,想想宋真宗刚刚继位的时候那个著名的檀渊之盟,哪怕是是胜了也要每年给辽国进岁币,以岁币换和平,这就足以看的出宋人对辽国的态度。
苏徵对此事向来是嗤之以鼻,在己方战胜的情况下乞和?真宗做的事儿那也叫男人干的?
有了他爹那么一出之后,赵桢自己本身对辽使这次前来朝见还是十分看重的,不过苏徵的话一说出来他也觉得有些不妥。也不怪他,他爹真宗给他选的老师自然都是合着真宗自己心意的人,而他们对赵桢灌输的思想自然也是真宗的那一套,现在听到苏徵的看法自然有些觉得不妥。
于是对苏徵道:“八叔,着人警告一下他们不就罢了?何至于和他们计较。”
苏徵只回他:“皇上想重演檀渊之事吗?”
赵桢及满朝文武顿时都闭住了嘴巴,檀渊之盟在他们的眼中看来也都是耻辱,被苏徵怎么直接的说出来他们面上都无光。尤其是赵桢,那还是他爹干的好事儿,他就更没面子了。
于是小皇帝索性闭了嘴巴,听苏徵吩咐。
王爷,您师弟在装模作样
幕五八
王爷,您师弟在装模作样
通常情况下,在下朝之后如果苏徵没事儿的话都会陪小皇帝聊聊,纠正他的一点思想。历史上的仁宗什么样他还真记得不太真切,不过他只觉得这孩子现在的脾性不太适合当皇帝罢了。
说实话,他还真有些不舍得看到他被人从龙椅上赶下来。既然如此,那调|教自然就少不了了。
今天师弟既然不在家,那早回去也没事情做,与其听赵宁倚老卖老的絮叨还不如自己蹂躏一下小皇帝。
握着小皇帝的手走在御花园里,两人并肩而行,小皇帝笑的满足,苏徵觉得这孩子乖巧。
小皇帝开心过后又问:“八叔,我这次没先问你就派了杨排风去你府上,你可生气?”
苏徵摇摇头,松开小皇帝的手本想摸摸他的脑袋,却见这小子已经有他胸口高了,可不是他家那个才六岁不到的小崽子,于是改成了拍他的肩膀。“有些事情,你要学着自己做判断。”
赵桢沉默了下,仰着小脸看着苏徵道:“我不希望八叔有事,若是因为桢儿八叔出事,桢儿一定会自责的!”
又是桢儿……
这句话倒是自从他教训了他一次后很久再没听他说了,今天苏徵不想那么严厉,捏了捏他的小脸颊道:“八叔知道你的心思,可是既然我说了没事就是没事,怎么,连我的话都不听了?”
赵桢绷紧了脸点点头,可眼圈有些红。
苏徵叹了一口气,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跟个女孩子一样,也不知道真宗是怎么想的又怎么养的,可一想他的身世又有些头疼,揽着他的肩膀道:“你对辽朝的事儿是怎么看的?”
赵桢听到苏徵又问到辽国不禁有些脸红,他其实还是想要息事宁人的,他知道自己年岁小,又没亲政,如今朝中的大权在丁谓今天彻底倒下之后正要重新洗牌,他也不知道他这位八叔的看法,只是担心是难免的。
“男孩子走路要绷紧腰杆昂首挺胸,你是这大宋江山的帝王,万千子民要你庇佑,眼下正是国内内忧之时,我知道你和太后太妃都不想多事,可是大不敬的问一句,你可甘愿学你父皇?”
“先不说宋太祖如何,我们是太宗的子嗣,太宗生前从未放弃收回燕云十六州,你父皇当年签订檀渊之盟后未尝没有后悔,但那是他的选择。但如今国库丰盈无天灾人祸,丁谓一除群臣收心,正是你收回朝中大权的大好时机,对辽的态度,或许就是最好的契机。”
赵桢一字一句的边听着边思考着,身为真宗和刘太后苦心培养的集成人,不管他的性格懦弱还是刚强,他从小接受的都是帝王教育,想法与常人绝对不同。
“八叔,如果是您,您打算怎么做?”
他黑眸灼灼的看着苏徵,有些热切。性格再怎样软绵的男孩子究竟是男孩子,当这个男孩子还是一国帝王的时候,只要稍稍撩拔一下,或许就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