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1/4 页)
想一想,这还是当初那十个土豆么。
但就因为是这样,反而让罗彦有些不解:“陛下,这不是很好么,按理说当初那十个土豆,如今繁衍出这么多,怎么陛下看起来,反而有些不高兴啊?”
叹口气,李世民又让内侍取过来另外三份奏报:“你再看看这三份。”
不同于手中的这份,被内侍送过来的这三份看起来有些陈旧,翻开之后,便印证了罗彦的想法。手上这份,是贞观元年的收成,当初刚种植一年,还没有散布出万年县的那两百亩地。所以当时的收成只有两万多斤。
翻开第二份,涨势惊人,居然有接近五十万斤,这是贞观二年的。二十五倍的产出,对于这个没有化肥的年代,简直是一种奇迹。
到了最后一份,直接跨入了千万斤的程度。
看完之后也不待罗彦思考,李世民就说道:“你也看到了。贞观二年,涨幅达二十五倍;贞观三年,也达到了二十多倍。今年风调雨顺,怎么守成反而只有九倍多。更让人揪心的是,原本好些长势不错的,挖出来居然都已经坏了。”
经历了三年的自然灾害,李世民对粮食的损失比谁都感觉揪心。
说这话的时候,那心痛的表情看的罗彦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李世民之所以心疼,就是因为这样下去,土豆的推广难免会受挫。原本抱着让天下百姓不会在灾年没有饭吃的希望,如今就要破灭,而且是在这样巨大的反差之下。这怎能让李世民甘心。
说白了,李世民心里还是有天下百姓的。
听完李世民的话,罗彦大致有了答案。但是到底是不是那个原因造成的,还需要实地去查看一番。
“陛下,此事微臣心中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但是,到底是不是那个原因,还需要微臣亲自去这些地方看看。陛下也不要忧虑,但凡事情,总是会有解决的办法。待微臣回来,或许也就有了处置的办法。”
李世民一听这话,激动地顿时站了起来:“当真?”虽然仅仅说了两个字,但是声音中那激动的颤抖,还是被罗彦听到了耳朵里。
“欺君大罪,罗彦可不敢以身试法。陛下尽管放心就是了。一切都等微臣产看回来之后,再做定计。”
“好,我这便赐你便宜行事之权,到了地方,不论是刺史府还是折冲府,统统归你调派。记住,一定要将这件事情查验清楚,然后,给朕找出一条解决的办法来。要是能行,回来之后,不论是金银还是食邑,你只要想要,朕都可以给你。”
李世民当然知道土豆的重要性。要是不让土豆减产,一直维持住十倍的产出,大唐百姓将来定然不会被天灾困扰。而他,也会因此成了千古流芳的一代圣君。相比给罗彦的赏赐,那都是毛毛雨。
“陛下说的哪里话,此事陛下已经赏赐过微臣。如今行事,也不过是微臣应尽之责。若是无事,微臣这边收拾东西,明日一早,便出发前往万年县。”罗彦向李世民真心诚意一拜,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如此甚好,诏书今日午后就会下达,届时,朕派三百千牛卫随你一道前往,也方便你差遣。好了,你这边回去准备吧。”
回家的路上,罗彦想了很多。
土豆减产这件事情,罗彦倒是希望最好是因为那些刚开始种植的人经验缺乏,所以才造成了大量减产。而且,前段时间也经历过一次降温,要是土壤覆盖浅了,只怕也会让土豆冻坏。
但如果真是和预想的一样,土豆中毒,那可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了。
关乎百姓生计的大事,即便是官员还在休假,李世民的办事效率依旧是杠杠地。罗彦回到家收拾了下行装的时间,圣旨就下达了。随着圣旨一起下来的,还有李世民御赐的金令。
别的不说,如朕亲临就已经能够体现李世民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了。
天还没亮,罗彦就起来了。在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了半夜,但是心里头搁着事情,所以睡得就少了。
土豆的问题在李世民处关乎社稷稳固,而到了罗彦这里,则是关系到自己最终任务的完成。不然,还要搞杂交水稻,比起土豆的繁衍性能,杂交水稻不仅对话费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对灾害的抵抗能力也比不上。
坐在桌前发了整整一个时辰的呆,知道家中的婢子将洗脸水端来,开门的声音才打断了罗彦的沉思。草草吃过饭,拒绝了管家让他带几个仆役的强烈要求,穿着一身公服的罗彦牵马出了家门。
李世民的诏书中已经告知他,千牛卫此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