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3/4 页)
简单了。他也完全认同李泌所讲,让永王李璘与李玢斗个你死我活之际,杨晞再出来收拾场面。
杨晞听了,也是茅塞顿开,这其中一些他是想到过,只是他一下子没想很多,听李泌这样说,大受鼓动,并且马上想到了更深层次的,他感觉到心中冒出一个决好的主意来。
“要是李璘与李玢争斗时李玢处于下风,甚至被李璘诛杀,将李玢的一些儿子也杀死,那想谋取皇位的李璘就是人人得而诛之的逆臣,要是我再在这个时候集结所有力量反击李璘,将李璘的力量全部消灭,那样李璘死了,李玢也不在了,那我这个平叛有功的李唐宗室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称帝登基!”一想到此,杨晞心里就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嘴角微翘,流露出一丝残忍。
杨晞嘴角流露的这点残忍让高适忍不住一颤,有些紧张,但李泌却没什么反应。
李泌是极其聪明之人,其实他心里所想的和杨晞是差不多,只不过作为大唐的大臣,这些近乎谋逆的话他是不可能讲出来的。如果讲出来,杨晞也采纳了,但他这般狠毒的心思杨晞会不会介意谁也没办法预料,李泌虽然一直觉得杨晞是个非常值得结交的人,与这样的人可以无拘无束的交谈。但杨晞是想当皇帝的人,要是他当了皇帝后,性子大变,变得爱猜忌那怎么办?
要是这样的话,那他这个说出猜意见的人,下场不一定会好的!
这样的决定或者说建议,不应该由他这样的人说出来,而应该由杨晞自己决定。
杨晞虽然没有完全料到李泌是怎么想的,但在与李泌眼神交流间,两人都感觉到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这是很高层次的默契,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两位,看来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让天下人知道我与皇帝的父子关系了,有了名份,以后的事做起来就完全不要担心了!”杨晞呵呵笑着说道。
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他要是一直以杨国忠儿子的面目出现,那李璘即使杀了李玢而夺位,也比他这个姓杨的人当皇帝更能让天下人接受。毕竟大唐是姓李的,李璘争位得逞的话只是皇室内部的争斗,而他这样一个姓杨的人取代李唐,那就是改朝换代了,忠于大唐的人完全可以起来反对他,相信也有无数的人会这样做的。但要是他成了李玢的儿子,那李玢与李璘的争斗后,他顺势上位,就是名正言顺的事,反对的人肯定不会多的。所以现在最要做的就是逼迫李玢将两人之间的关系昭告天下。
这应该是最好问鼎皇位的办法了。
“子亮说的不错,这是首先要做的事!”李泌点头认同。
高适想了想后也是认可!(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五章 准备开始行动了
…………………………………………………
“臣叩见陛下!”
紫宸殿内,单独请见的杨晞恭敬地向坐在案边批阅奏折的李玢行礼。
“哦,是杨爱卿,快快赐座!”李玢满面含笑地将手中的奏本合上,招呼杨晞在他身边坐下,
李隆基的丧期结束后,李玢开始慢慢亲政,大多朝事他都过目,只不过最终的决定他还基本不会自己下,要问询诸臣意见,特别是被李隆基委以辅佐的四位顾命大臣。所有奏本都是政事堂的宰相过会后,有了意见,再交给李玢过目的。李玢现在虽然亲政了,但朝事上大多还是依政事堂诸宰相的意见行事,要是他对政事堂诸宰相的意见不认可,但只要说服不了这些宰相,那也是没办法改变了。
不过虽然这样,李玢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每有人敢不把他当皇帝的。
除了这些改变外,李玢还在丧期结束后,下诏改封了自己那些儿子,授他们以亲王爵。彭城郡王李倬为宁王,李倞为鲁王,李偃为汉王,李优为延王等等。
他的那些女儿封号也改了,从原来的郡主变成了公主。
今日杨晞单独请见,就是想直接问询什么时候将他是李玢亲生儿子这一事实诏告天下,并给他以亲王的封号。这是杨晞唯一想求李玢给他的。他在坐下后,也马上请求李玢:“陛下,臣今日有一点非常重要的事要向你禀报,还希望陛下将边上人禀退!”
李玢看了杨晞两眼,最终还是将身边人都屏退了。
“杨爱卿,你有什么事就说吧!”李玢脸上的笑容收住了,一本正经地问询杨晞道。
杨晞不避让地看着李玢,没一点客气地说道:“陛下,臣记得你在登基前有一些答应给臣过。不知道陛下是否还记着?”
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