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4/4 页)
弘治帝麾下的臣子,都是跟着他从最黑暗的时候拼杀过来的。
世道再艰难,能比得上陛下接替皇位的时候?
没说的,现在就是一个字,战!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我臣雄心犹在,陛下,让我们痛快的干一场吧!
官员们散去了,兵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一条条的政令发了出去,进入了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传旨的太监还没有走远,又是一阵马嘶的声音。
来的又是一个身穿锦衣的太监,难道说是皇帝改变了主意,向内阁妥协了?众人脸色一沉,以当今皇上的性格,还真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圣旨到。。。。。。”。太监开始扯着公鸭嗓子喊起来。
官员们又是一阵忙乱,开始准备桌案,恭请太监宣读圣旨。
官员们又吃了一惊,这次的圣旨和上一次一模一样,竟然只字未改!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李公公将宣旨太监叫到了一边,从袖子当中取出了一锭五十两的银子,然后送给了传旨公公,“这次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皇帝没有经过内阁票就发了圣旨,为何短时间之内又发了一次一样的?”。
传旨公公一掂手中的银子就知道了它的分量,脸上随即笑开了花:“我说老弟,你可看清楚,这次的可不一样,内阁的大人们可是批了红的,而且临来的时候李阁老和谢阁老曾经当着皇帝的面叮嘱过我,只要能将倭寇驱逐干净,可以不拘小节!”。
银子到手,传旨太监便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都讲了。
“这是在放权!”。李公公心知肚明,事情并不像他们原先想象的那么糟糕。
内阁之所以愤怒到不是他们到不是不同意皇帝对当下政策所做出的调整,而是认为他这种直接绕开内阁的行为不符合规矩。
在很早以前李东阳等人就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事实。
只是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所受到的阻力太大,他们无能为力而已。
在外族入侵这一大矛盾的刺激下,传统阻力被压制了下来,此时再有人敢提起海禁的事情,只怕就是天下人的公敌了。
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