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2/4 页)
了,怨怨相报何时了啊。我们也欺负越国十多年了,也差不多了。再说,现在我们已经是盟主了,何必再跟他们计较呢?和平吧。”
夫差心里也明白,如果真的跟越国开战,吴国是消耗不起的。
于是,出乎越国的意料,吴国人没有来报复,竟然派人来讲和。
“也好,我们现在也没有把握战胜他们,那就和平吧。”范蠡建议。
于是,吴越两国签署了互不侵犯协议。
和平了,和平来得很意外。
——楚昭王
吴越之间的仇恨似乎在一夜之间敉平了。
可是,仇恨在另一个地方发酵、膨胀。
哪里?楚国。
这段仇恨,与吴国有关,与伍子胥有关。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去思索的,譬如太子建。
太子建很冤枉吗?如果我们对比太子建和他的弟弟们,就会发现,太子建没有当上楚王或许是这个国家的幸运。太子建的性格贪婪而不顾后果,忘恩负义而不择手段,结果被郑国人杀死。
太子建有四个弟弟,按照排行,分别是子西、子期、楚昭王和子闾。楚平王薨之后,囊瓦曾经准备废掉太子,让子西继位,被子西严词拒绝,结果才是太子继位,也就是楚昭王。后来吴军侵入楚国,子西和子期全力辅佐楚昭王,楚国得以复国(见第五册第187章)。
到吴王夫差六年(前489年),吴国讨伐陈国。作为陈国的保护国,楚国由楚昭王亲自率军前往救援。抵达前线之后,那一天天上有两块鸟状云彩,在太阳的两侧飘过。楚昭王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听说周王太史很灵,于是派人去问。周太史确实很有学问,告诉楚国人:“这是楚王的凶兆,不过,我有办法把这个灾难转移到楚国的令尹和司马身上。”令尹是谁?子西;司马是谁?子期。
“不行,他们是我的哥哥,怎么能害他们?”楚昭王拒绝了。
之后,楚国人占卜,占卜的结果是黄河河神作祟,应该去祭祀黄河。
“怎么可能?我们楚国只有长江和汉水,我怎么可能得罪黄河河神?”楚昭王又拒绝了。
对此,孔子赞不绝口:楚昭王通大道矣。
不过,通大道的楚昭王还是死在陈国前线。
临死,楚昭王请来三个兄弟交待后事。
“我的儿子太小了,担当不了楚王的重任。子西哥哥,你来当楚王吧。”楚昭王要把宝座传给哥哥。
子西拒绝了。
“子期哥哥,那么你当楚王吧。”
子期也拒绝了。
“子闾,两个哥哥都不当,你当吧。”
子闾也拒绝了。
楚昭王再次提出要求,到第五次的时候,子闾答应了。
当天,楚昭王薨了。
现在,该子闾当楚王了。
“两位哥哥,当初之所以答应大王,是因为不这样他就死不瞑目。现在他安心而去了,我们就共同扶立太子吧。”子闾不肯当楚王。
兄弟三人于是隐瞒了楚昭王的死讯,悄悄撤军。回到楚国,立了楚昭王的太子熊章为楚王,就是楚惠王。
看看这四兄弟,再看看太子建,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回想当年楚平王废太子建,恐怕并不就是费无极从中挑拨这么简单。苍蝇不叮没有缝的鸡蛋,大致就是说的太子建这样的人。
——白公胜
楚惠王二年,子西突然想起哥哥太子建还有个儿子在吴国,也不知道混得怎么样了。一打听,混得一般。
子西和沈尹戌的儿子叶公沈诸梁关系很好,于是跟沈诸梁商量:“我想把公孙胜从吴国召回来,觉得怎么样?”
“我听说公孙胜这个人奸诈而且喜欢惹祸,只怕他回来会引发动乱啊。”沈诸梁反对,公孙胜的事情他大概知道一些。
“我倒听说他这人说话算数,而且非常勇敢。把他安置在吴楚边界,不是可以保卫国家?”子西的看法又不一样。
“令尹,周仁之为信,率义之为勇(《左传》)。切近仁爱才是信,合乎道理才是勇。说了什么都要去做,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这不是信,也不是勇。公孙胜就是这样的人,他还四处招募亡命之徒,一定是在图谋不轨。把他召回来,您一定会后悔的。”沈诸梁说。
看来,对一个人的性格,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论是不同的。
“不,再怎么说,他也是我侄子。”
最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