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页)
学员搞什么行动,那岂不大大糟糕?
布特卡校长这样想着,便决定对傅索安、黄一煌作出严厉处罚。但博索安是教官,根据克格勃的规定,行政不属特务学校管,而属克格勃人事管理局管。于是,布特卡拿起了和莫斯科克格勃总部直通的专线保密电话的送话器,向总部报告了“契他伊斯卡雅”特务学校发生的这件丑闻。
克格勃总部很快就下达了处理决定:棒打鸳鸯,撤消傅索安的教官资格,立即派人送往莫斯科。黄一煌禁闭半月,由高级班改为中级班。
“契他伊斯卡雅”特务学校迅速执行克格勃总部的命令,傅索安被叫往校部,听了处理决定即被软禁。黄一煌当即被投入禁闭室,当他半个月后被解除禁闭时,傅索安早已被送往莫斯科了。
关于傅索安被送往莫斯科后的情况,将在下一章 中叙述。这里说一下黄一煌的结局:“契他伊斯卡雅”特务学校中级班的学期是一年,黄一煌从禁闭室出来后,在中级班里待了不到半个月就到期毕业了。“契他伊斯卡雅”特务学校毕业生不能享受去上高加索休养的待遇,只能在贝加尔湖畔的一个克格勃疗养院里休养一周到十天,然后直接接受克格勃对外谍报局第六部中国处官员的指令,或派赴中国从事谋报活动,或被分配到苏中边境城市的克格勃分局边工作边待命。
黄一煌在休养期满后,即接受指令潜赴中国,在知识青年中发展特工,对他们进行以破坏为主的训练,为可能发动的侵华战争作“敌后潜伏行动”的准备。
黄一煌在动身前,要求和在苏联的父母通电话,未获准,退而求其次要求写信,也被拒绝了。克格勃官员说等他这次完成任务从中国回来后,再考虑这些问题。1972年12月22日,黄一煌从乌苏里江的冰面上越境潜入中国,摇身一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情报部第一局”翻译。经过一番活动,黄一煌把原先跟他同一军垦农场的知识青年张边等七人发展为特务,组成了一个特务小组。黄一煌让张边七人利用探亲假、病假、事假等机会,分别秘赴哈尔滨、大庆、佳木斯、长春、延边等地,由他向他们传授爆破、投毒、收发报、格斗、暗杀、照相等特务技能。不久,黄一煌返回苏联。
1973年11月,黄一煌再次受派遣潜入中国东北地区进行谍报活动,被我公安机关捕获,于1974年6月被判处死刑,随即执行。黄一煌所发展的张边特务小组,也在1973年底被破获,七名成员悉数落网。
第十三章 美国男篮失利之谜
32
美国大学生男篮代表队怎么也没
有想到,由于傅索安的“工作”,
他们即将到手的冠军杯不翼而飞!
傅索安被布特卡少将所派的两名警卫送往莫斯科后,当晚住在克格勃对外谍报局第二招待所。次日,来了两名克格勃人事管理局的军官,向她传达了人事管理局的命令:转往莫斯科郊外的一处别墅暂住,先把在“契他伊斯卡雅”特务学校犯错误的过程写出来。传达完毕傅索安即被“请”上他们开来的轿车,直送郊外别墅。
傅索安一下车,马上认出自己曾经来过这里:1968年她刚叛逃过来时,克格勒对她的最初审查兼俄语培训就是在这个名叫“诃达乌拉”的小镇外的这幢别墅里进行的。记得当时有两个克格勃女特务监视她,顺带教她俄语。时隔四年多,这幢别墅不但没有破落下来,反倒变得焕然一新,红瓦粉墙,色泽鲜艳;门窗洁净,油漆锃亮,可见得克格勒还准备长期使用下去,所以出资修缮了一下。
别墅已经有了一个管理员,那是一个四十五六岁的身高体胖的苏联女人,金黄色的头发仍然油润光亮,显示出她体内蕴藏着的青春活力。从她的脸型和五官分布状况推断,在二十多年前还未发福时,她一定是一个惹人注目的美女。傅索安在和她握手时,发现她的眼睛里闪出一种异样的神色,于是马上意识到这个胖管理员肯定也是特工。后来,傅索安果然得到了证实,这个名叫“玛丝诺娃”的胖女人在卫国战争时期乃是伏尔加格勒地区有名的神枪手、令德国鬼子一听名字就头痛不已的游击队女英雄。
傅索安在别墅住了下来,玛丝诺娃对她很客气,但限制得很严,比如不准她打电话,不准单独外出,不准喝酒。傅索安听了,马上想起了1968年她在这幢别墅中所住的提心吊胆的那段日子,没想到四年多以后,她已经为克格勃出生入死卖过命了,竟还是这样的遭遇,顿时大怒,不顾一切地大叫道:“不打电话可以,我也没通电话的对象。但是,不让我外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