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照不宣吧。他连忙躬身告退,没敢再继续阐释,也没必要再继续阐释,因为他清楚,这种事只需点到为止,否则会适得其反。
当天,羊胜、公孙诡暴毙。这两个家伙到底是怎么死的,有没有人帮忙不得而知,不过史料下了个定论——自杀。当然,我是不相信的。实际上,这个结论报进朝廷后,皇帝也不太相信。
但不管怎么说,“主犯”被抓了,虽然只是两具尸体,但总算对天下、对袁盎有个交代。这件事总该可以掀过去了,老在这芝麻绿豆上做文章也没多大意思。
不过这件事还是有一些后续影响。韩安国经这次亮相,虽然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但在朝廷中却赚了不少名声,连太后、皇帝都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人才。的确,十几道圣旨办不成的事,韩老兄一阵忽悠就让刘武乖乖就范,的确有点水平。更重要的是,他没让刘武再搞出什么过火的行为,无论是为刘武的性命还是皇家的脸面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为韩老兄以后的官运亨通埋下了伏笔。(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
一时间,朝廷告示贴遍了全国大街小巷。内容很长,但意思很简单:袁盎的死是羊胜、公孙诡背着梁王干的;这两个家伙很坏很孬种,梁王很无辜;朝廷定将二人绳之以法。
个别不地道的,甚至把告示贴到了梁王府的大门口。
有法律常识的人可能会疑惑。缉捕犯人通常是很隐秘的事情,可刘启人还没逮就搞的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实际上,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梁王犯没犯法,皇帝很清楚,梁王自己也很清楚。皇帝准备要办人情案,怎么着也得通知一下梁王,免得自己这位二杆子兄弟不明就里,一激动干出什么过火的事情。先通告再逮人,虽属下策却较为安全。
羊胜、公孙诡慌了神,这俩家伙做梦都没想到能有机会背这么大的一个黑锅。对视一番,两手一伸,没个主意。没办法,只好去求梁王帮忙了。
无头苍蝇似的跌跌撞撞奔进梁王府,“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展开脖子使出了最后一招——哭。一边磕头一边哭,亲爹死时都没苦这么痛,苦胆差点没把吐出来。
事实上,刘武目前也处于半晕厥状态。虽然朝廷文书里只说要逮捕这二人,可刘武心里却怵的很,因为到底犯没犯法,自己很清楚。朝廷既然能查到羊胜、公孙诡身上,自己的所作所为皇帝肯定已知晓。所以,刘武的心里一点也不比羊胜、公孙诡轻松。
更重要的是,他现在还闹不明白皇帝这一招是准备干什么。是要放自己一马。还是在步步为营把自己逼上绝路。
刘武勾着脑袋想了一阵。当然。浆糊一样的脑袋根本想不出个所以然。不但把自己弄的更迷惑,反而越发气愤。
刘武看了看两个不争气的家伙,气不打一处来:你俩二货给我个骚主意,事情没办成,反把我拖下了水。
虽然恨的牙痒痒,可刘武还是不愿意把他俩交出去。当然,并非他们之间有多么深的感情,只恐二人被逮后会胡说八道。
最终。刘武铁青着脸开口了:住我宫里,我看谁敢进来抓人。
他这边刚安排停当,朝廷那边的缉捕队员就赶了过来。
这些人在梁国晃荡几天,连羊胜、公孙诡的一根毛都没找到,几经周折终于站到了刘武的面前。规规矩矩的行过礼,客客气气地说明来意。
刘武冷冷答道:本王也很久未见二人,你们如果找到了,还望告知我一声。
刘武这种胡搅蛮缠的精神让缉捕人员无可奈何,毕竟人家是皇帝的亲兄弟,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老几位根本惹得起。没办法。只好扭头回京向皇帝汇报。
最近一段时间,皇帝本就很恼火,现在梁王又这么个态度,可谓火上浇油。推桌子摔板凳,大发雷霆闹了一通,若不是碍于老娘的面子,刘武当即就能被列进缉捕名单。
总而言之,皇帝很生气,后果自然也很严重。
刘启举动就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多日连下诏令,缉捕羊胜、公孙诡。
字面意思似乎看不出什么出奇之处,但深究起来却很有意味。也就是说,刘启下了道一模一样的诏书,却派去了几波、十几波、甚至几十波人。具体多少波人我也不清楚,史料里没细说,不过有一句原话可以验证——“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解释起来就是很多人几乎结伴去了梁国,去宣读一份内容一模一样的诏书。
这么一来,该梁王刘武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