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变化(第2/3 页)
站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老马夫正在清理食槽,见他们来了,眯着眼睛笑起来:“回来啦。”
他也是很为新建的驿站自豪呢!
小县令说等商路开通后,鸣沙县会来很多的商队,一定要将驿站修得又大又漂亮!
傅三郎看着二层的水泥楼房,向老马夫知会了一声,就跑到二楼上,向下眺望着鸣沙县的风景。
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见整个鸣沙县的模样,还有远处的沙丘。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魏琳坐在二楼的椅子上,从阳台眺望鸣
沙县的袅袅炊烟。
“小县令!”傅三郎没想到她也在这里,惊喜出声。
傅三郎的汉字学得很好,但还没有真正学习过经书,不能理会魏琳所说的诗中意境,只是鼓掌道:“小县令好厉害!”
听不懂,但是觉得很厉害。
魏琳摸了摸鼻子,又摆摆手,示意他不用多说,又和傅三郎一起下楼,众人将一袋袋粟米搬进鸣沙县的粮仓。
“你们刚回来,等会儿让王娘子帮你们算一下工分,应该也能给自己修水泥房子了。”魏琳对着商队众人说道。
“工分?”傅三郎挠了挠头,不解问道。
除了大夏的钱币之外,绢布也可以当作钱财流通,但鸣沙县的县衙发不起工资,她就提出工分,将每个人的工分记录下来,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就能让施工队帮忙给自家修建水泥房子。
鸣沙县市场上流通的钱币也很少,偶尔还能看见人们以物易物。
有不少干得好的工人已经将自家的土房子换成了水泥房子,心里别提多美了。
傅三郎没想到自己只是离开了几个月,鸣沙县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崭新的水泥房子昭示着这一变化。
牧民们信仰母神,还在墙面上画了不少符号,看上去精致漂亮。
为了避免齐二郎摔下马的事件再次重演,魏琳拓宽了鸣沙县的街道,两旁留出了专门跑马的土路。
等到新城墙被修建完毕,魏琳还想向附近的几个州县推广水泥,把他们的土木业发扬光大。
商队的任务圆满完成,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工分,傅三郎兴冲冲地跑去找施工队,想要将自家的土房子推倒重建成水泥房。
他正看着施工队将材料搬运到家门口前,魏琳又找上了他。
“商队得去且末都一趟,”魏琳拿着齐沐的来信说道,“施工队也要一起去。”
施工队承接了个大订单。
齐沐得知她在用这种新式材料修建城墙后,告知了主将,主将思来想去,想让他们修通官道。
以往的官道因为被突厥人占领,已经荒废了许久,路面不平杂草丛生,行人很难通过。
黄四娘前往突厥部落的时候,走过这条路,她和黄父废了好大的劲才将自己的货物运到西突厥境内。
主将没有见过水泥,但齐沐将魏琳的信交给他看,他认为如果水泥真的有传说中这般神奇,对治理西突厥有着莫大的好处。
自古皇权不下乡,不仅仅是因为缺少基层官吏,还因为那些乡间的道路太过偏僻难行,行路成本太高。
大军要在朝廷新册封的刺史到来之前,为大夏看守好西突厥的领地,如果能修通水泥路,大军的行进速度将会快上许多,对治理西突厥的地盘也有很大的帮助。
魏琳欣然接受了这笔大订单,当然需要让大军用粮食和棉花来换。
大营练兵的时候,在战争时期外,都会让军士屯一点田,他们在龟兹发现的棉花,就已经被军士们种了下去。
许多军士都是农家子出身,这种新奇的作物难不倒他们,更何况魏琳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过他们,棉花制成的衣物有多么的暖和。
跟着魏琳的那名小军士,现在整天穿着他那件棉服走来走去,这种欠揍的做法,让其他军士都红了眼。
不知道自己种下去的棉花,能分到多少呢?
傅三郎的新家修建被暂停,新城墙的修建进度也逐渐慢了下来,但他仍然很兴奋。
我们要去关外修路了!
施工队的众人也异常兴奋,在他们看来,能为朝廷做事,起码能吃得更饱。
县衙抠抠索索每天只给他们提供一顿饱饭,但魏琳已经和主将商量好,施工队每天都要能吃上两顿饭。
“又不是征召劳役,只能算是雇佣我们的人,当然要提供餐食。”魏琳在信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