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士学位回国;是当时公派留学生中学位最高者。回来帮李鸿章办洋务;曾受命去印度和朝鲜处理外交事务;也管过轮船招商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著名的《马氏文通》就是他的著作;是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他的去世是因为庚子事变。那时李鸿章已被清廷重新委派为全权钦差大臣;与十一国公使展开谈判;每天各国各地的电文堆积如山;马建忠担任外电的翻译;随来随翻;刻不容缓;每天要翻译七八千字;时正值大暑;他劳累过度;不幸中暑而亡。 甘心为他效命的忠实哥儿们还有很多;只是无法一一评说。 李鸿章身边的几个洋幕僚;是总督衙门里的一道特殊的风景;他们几乎跟总督大人形影不离;总督大人似乎也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他们充当了总督大人的耳目;通过他们;李鸿章在不断地观察着世界。这在中国;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督抚大人的身边;围绕了那么多的大胡子幕僚;这几乎被视为奇观。
洋幕僚中最重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德国人德璀琳(Fustav Detring);一个是美国人毕德格(William N。 Pethick);他们两个都会汉语;几乎天天都在李鸿章的身边转;以至于所有在李的幕府中工作的外国人;几乎形成了一个习惯;有事先写信给他俩中的一个。德璀琳是那些在李鸿章的工商企业中任职的外国人的联络官;也是那些为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的外国人的联络官。毕德格则是负责管理在北洋海军里任职的外国人的联络官。如果按地域来划分的话;他俩还有一个不太严格的区分:德璀琳联络着在李鸿章手下任职的欧洲人;毕德格则吸引着美国人;有时也有英国人。
仅次于他们二人的;还有一个汉纳根(Constantin Von Hanneken)也是李鸿章的军事联络官;不过他表现得不像他们两个那么“紧跟”罢了(见前引福尔索姆一书)。 德璀琳是赫德当总税务司的时候的天津海关税务司;他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李鸿章的幕僚;但也许起了比一般幕僚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李鸿章任职北洋期间;他们始终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他几乎在总督面临的所有内政、外交上;都为李鸿章出谋划策;受到了李的信任。 毕德格原是美国内战时期的一个骑兵;后来来到中国;能熟练地用汉语写作和对话。据说他是为了更多地了解中国以便帮助中国;才到中国来的。
后来他真的成了一个中国通。1872年;他成为美国驻天津领事馆的副领事和翻译;除了1880—1884那几年外;他都在这个职位上。在这期间他又担任了李鸿章的私人外文秘书和翻译。他在1879年之前就已经担任李鸿章的秘书了;更早一些时间;他是李家的孩子们的英语家庭教师;并获得了李鸿章的信任和友谊。他陪同李鸿章接待外宾;担任他的翻译;还为他用中文朗读了不下八百部英文、法文和德文的书籍;使李鸿章对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不再生疏。很难设想;当时中国还有哪一位高官像李鸿章这样;用这样的方式读了如此丰富了外国书籍! 毕德格还为李鸿章物色称职的外国人来华工作;陪同外国工程师或技术人员赴内地探矿。1895年;他也是陪李鸿章赴马关议和的人员之一;并且尽力为之收集、提供各方面的消息。他是与李鸿章最为接近的少数几个外国人之一。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去世;一个月后;毕德格也去世了。 比这几个洋幕僚更早来到李鸿章身边的;是一名英国医生马格里(Hol…liday Macartney)。早在1862年还在与太平军作战的时候;马格里就辞去了在英国军队中的职务;加入了李鸿章的幕府。他担任了李的助手;协助他训练军队;在涉外事务上给予指导;充当了李鸿章与外国人之间的联络官。他还是李鸿章与戈登之间的调停人。正是在马格里的鼓动下;李鸿章才于1863年在松江建立了淮军的第一个兵工厂;即所谓的“炸弹三局”中的第一个;继而又建立了苏州和南京的兵工厂。马格里始终是对李忠心耿耿、兢兢业业的。可惜在1875年;由于他与中国同事发生争端而辞职。
几乎每一次外国人与中国人发生争端时;李鸿章总是站在中国人一边的,即使是外国人是对的他也如此。他太了解中国这个社会了;太了解中国人的脾气了;任用外员;已经是“大逆不道”了;如果再“胳膊肘子朝外拐”;那“天下岂有李鸿章乎”?那是不得已的事。马士从轮船招商局辞职、琅威理从北洋海军辞职;据说都是类似的情况。但李鸿章总是要对得起朋友的;他为马格里谋得了在中国驻伦敦使馆做参赞的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