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婚后搬到密歇根湖附近芝加哥林肯公园区的一栋公寓里,随后他又应征入伍,加入以拳王吉恩·滕尼命名的一项海军专门计划并成为海军士官,负责训练数千名年轻水兵,为他们出海做准备。
战后,休在芝加哥大环的商品市场里开了家专卖窗帘布的小公司,1950年,当时希拉里3岁,弟弟休尚在襁褓之中时又举家搬迁至芝加哥市郊帕克里奇。休之所以选择帕克里奇,首先便是因为这里的公立学校好,他坚定不移地要让自己的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
希拉里继承了父亲这种坚毅、果敢的品质。她明确自我目标的时间比大多数同龄女孩子早得多。“当我们大家都忙着搞清许多人的个性时,她却总是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她前进的目标信心十足,”埃布林说,“这点她像她父亲。他对自己的信仰总是坚定不移。希拉里做事全力以赴的品质大多来自她父亲。”
休总是希望希拉里不要满于现状,而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每当希拉里从学校带着好成绩回家时,他总是会粗心粗气地说:“你上的准是一所很稀松平常的学校。”
父亲、母亲给予希拉里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其中更重要的影响为她今后成为第一夫人,竞选参议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爱幻想的芝加哥郊区女孩二、这屋里不要胆小鬼
休是个无法忍受挥霍浪费的人,这与每一个经历过大萧条的人一样,因为他们永远无法消除对于贫穷的恐惧心理,因而休在对待金钱问题上简直可以称为锱铢必较,并且严格把这种观念灌输给三个孩子。
据希拉里回忆,如果她和两个弟弟刷完牙忘了旋紧牙膏盖子,他会把盖子丢到窗外,让希拉里三个人去外面找,即使下雪天也不能“幸免于难”,他希望以此提醒孩子们绝不能浪费。当希拉里长大成家,并贵为第一夫人的时候,她依然保持着把没吃完的东西重新放回原处的习惯。
父亲让希拉里学会节俭,母亲则让她懂事强悍。
希拉里一家搬到帕克里奇不久,多萝西便发现自己的女儿不爱出去玩,有时还哭着回家,诉说街对面的奥卡拉汉家的小女儿苏丝欺负她。
苏丝是个个性粗鲁、缺乏教养、爱动手动脚的女孩,除此之外,或许她还嫉妒希拉里那双又黑又大的眼睛。
作为刚搬到一个新地方又只有4岁的希拉里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件事,她的懦弱成了苏丝随时都可以欺负她的原因。苏丝在没有朋友的时候便拿打她开心,而她,即使涕泪纵横,也止不住苏丝的暴行。
多萝西开始细心观察女儿的行为,有一次她看见希拉里跑进花园和苏丝一起玩,然后苏丝给了她一巴掌,她哭起来。
希拉里跑到母亲身边寻求庇护,但一向和颜悦色的母亲不但没有给予年幼的女儿以爱抚,反而厉声地对小希拉里说:“回去,若苏丝打你,我允许你回击,你得学会保护自己,这屋里不要胆小鬼。”她下决心要培养起小希拉里的勇敢无畏。
希拉里又跌跌撞撞地冲出门去。
一群幸灾乐祸的男孩和爱抡拳头的苏丝围了上来。两人对峙着,突然,希拉里挥起小拳头,用吃奶的力气重重地击过去。苏丝后退几步,倒在了地上。
她的反抗使在场的男孩们全都张大嘴巴,用不可思议又带着钦佩的目光看着希拉里。希拉里得意洋洋地告诉母亲:“我现在能同男孩子较量了!”她弟弟托尼说:“我姐姐冷酷无情。人们对她的许多说法都是名副其实的。”另一个弟弟休对《华盛顿邮报》记者补充说:“但那只是一个方面,那是她干工作时的面孔,你知道,就像你在橄榄球比赛时的比赛面孔一样。”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胜利,在以后的岁月中希拉里取得过各种胜利,远比这一次辉煌。
但这又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希拉里人格的塑造由此开始———如果没有这一次,希拉里也许便不会成为今天的希拉里,克林顿和美国的历史就要重写了。
这大概就是希拉里无所畏惧的原因。她不惧怕学校,不惧怕任何事情。
第二章 爱幻想的芝加哥郊区女孩三、田园诗般的童年
20世纪50年代初期,伊利诺伊州帕克里奇是许多家长向往和孩子喜欢居住的地方。那里有出色的学校,绿树成阴的街道,给石雕街道标记照明的煤气灯式的路灯,以及各种大小不一的适合于安家的住宅。这个城镇还以住宅区中心建有诸如匹克威克剧场这样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而自豪。
希拉里一家于1950年搬到帕克里奇居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