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以闭上眼睛的蟒中异类,它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白壁无瑕,除了尾部那块触目惊心的创口……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之前莎莎曾告诉我白蟒尾部的疮口形状和其眼睛的形状简直一个模样,我尚不以为意,如今看来此言非虚,里面溃烂不堪,但疮口的外围竟然是平整的,我甚至怀疑这里根本原来就是一只眼睛,后来出于某种原因被戳烂了……心念一动,我想起了马歇尔的酒后胡言,拍了几张特写,并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白蟒身上动了点手脚,又如此这般忙碌一番,虽然当时的想法是以防万一,但后来证明我的这个未雨绸缪是有价值的。
回头去找马歇尔,那家伙还沉浸在酩酊大醉中,我和李鲤一左一右的摇他,人是依旧不醒,但其怀里的一样东西却被我们摇了下来,落在地上。
我拣起来一看,这东西竟是一面古朴的铜镜,圆形,龟钮,正面微凸抛得光可鉴人,背面有一蛇形浮雕,还覆盖着一层铜绿。
此时已近黎明,清晨的第一缕曦晖将睡眼蓬松的丛林亲吻的生机勃勃,妹妹大难不死,再加上重逢白蟒的喜悦,我禁不住玩心大起,只将那面古铜镜翻来覆去的把玩,李鲤也是心情大好,似乎忘记了昨夜还恨不得把我这个所谓“棒打鸳鸯的偏执狂”敲骨吸髓的事情,没话找话道:“老大,一面铜镜有什么好玩的。”
我也有意修复关系,便一边等马歇尔醒来一边打开了话匣子放水,从西汉千年铜镜不锈之谜的破解,侃到《西京杂记》里记载的照胆镜,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之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即杀之……然后又说到中华神镜之谜:“某晴日,后唐皇后在花园里手举铜镜孤芳自赏后,将镜子放于膝上,不料阳光从镜子反射到雪白的墙上,墙上竟出现了一条龙的影像,这龙像与镜子背面的半浮雕龙像完全一样。‘日照中天,真相大白’的成语便处于此。很多年后,有英国人约翰。斯文顿在印度加尔各答买了一面来自中国的铜镜,这面有着类似功能的神镜引起了西方学者的研究热潮,他们虽然提出了很多头头是道的推理,但至今没有一人可以仿制出实品……不过这个还不是最神奇的,有些中国古镜在反光里的映像和镜背上的浮雕图象不同,例如,有一面被佛教寺庙供奉的神镜,其背面的图像为高悬于海面的明月一轮,而反光里映射出的却是一位端坐莲花台的菩萨……”
异闻实录6—蛇诱10:印加奇谱(上)
●篇前引语:世间的很多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莎士比亚●
李鲤边听边笑,舒展的眉宇给家常饭勺似的平凡五官赋予了爽朗的魅力,他把古铜镜夺了过去,开始饶有兴致的照东照西。
此时曦晖如水,空气中萦绕着潮湿的森林气息,成千上万种植物用几千种深浅不一的绿色冲击着我的视觉空间,这里很难寻觅到花朵的踪影,仿佛所有的树木在抽枝散叶出一派繁盛的刹那被永远地定了格。
我爱这里磅礴肆意的清晨,也喜欢这个友善天然的印第安部落,他们把自己称做“拉比底雅人”,依靠狩猎、捕鱼和粗糙简陋的农业为生,同食一锅肉,共耕一块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片对我们而言杀机四伏的原始丛林,对他们而言,却是取之不竭的超级市场、免费药坊和游乐园。林中干燥的部分建有六个大茅屋和数十个鳞次栉比的中小型茅草屋,这些茅屋群将供奉着图腾的大茅棚簇拥在中央,那是部落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莎莎、我和队员们则栖居在类似于集装箱的活动板房内,这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栖居小巢’均是特地定制运来的,再加上马歇尔小组的帐篷营地,两类生活方式完全不兼容的、宛如时光穿梭了千年的人种,毗邻而居却能相安无事……然而,倘若再继续深入丛林,未必就能总这么和谐和幸运了。
“老大!神镜,这居然也是神镜!瞧,铜镜背面明明是简单的蛇形浮雕,可反射出来的却是……却是Khipu!!!”我顺着李鲤兴奋莫名的目光看去,他正用铜镜把阳光反射到板房的外壁,而外壁上密密麻麻的出现了至少上百个奇特的绳结影象。
“什么Khipu?”我脱口而出。
“Khipu就是印加奇谱,由一条主绳及数条下垂的次要绳串组成,每条下垂的绳串,再绑上数条次要绳串,就类似树木的分支一样。Khipu绳串上面不同位置打上不同的结,令每个Khipu都拥有独特的外貌……太漂亮了!”
“好吧,可这些漂亮却不失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