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感受,实在是不应该,”飞卿说:“幼薇,我理解你,你的诗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你不要太在乎我的感受了,我们目前的处境多么相似,你知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话吗?”幼薇说:“我知道这是本朝的白居易司马青纱所写的长恨歌里的两句诗,意思是说同样沦落天涯的两个人相逢,即使不相识也是同病相怜呀,是这样理解吗?”“你的理解不错,我的幼薇小妹聪明灵秀,悟性极高,满长安城谁不知道,”“飞卿哥,你又笑话小妹了,你再这样说,我就不理你了,”“好了,小妹不要生气,你看天色己晚了,我们回去吧,免得你母亲惦记,”“好的,哥哥说的是,”他们各自归去。
自从来到长安后,飞卿每有闲暇都与幼薇在一起,时而吟风赋月,时而谈古论今,间或弹琴鼓瑟,弄箫吹笛,相得甚欢,但他们之间谨守兄妹的礼仪,一日他们相谐着到郊外赏月,他们漫步在河堤,明月当头,月辉如水,轻风徐徐,柳丝婆娑起舞,绰约的桃花灿烂如霞,水岸边有一户人家灯火通明,透过纱窗可以看到一个娇艳的女子穿着光鲜的衣服,正在窗下含情脉脉地等待着夫君,水面上芙蓉花婀娜的倒影下鱼儿成双成对相互追逐着嘻戏着,是那样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远处传来欢快的雀声,看到这美丽的景色,看到鱼儿成双成对,看到花红柳绿,春和景明,桃花艳艳,芙蓉灼灼,那闺中的少妇幸福的笑容,幼薇不由得触景生情,慨然自呤: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明月;
邻楼新妆侍夜,闺中含情脉脉。
芙蓉花下鱼戏,带来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飞卿从她悦耳的沉呤中感受了她的落寞的情怀,和她满腹的愁怨,知道她是埋怨自己麻木不仁,让她满腔的真情付之流水,对她的一往情深视而不见,以至于她觉得人生如梦,知音难得,世界之大却难以找到自己的归宿。诗里透出不可明状的落寞和惆怅。飞卿自是苦口婆心的宽慰她一番。
第14章 飞卿忍痛避三舍,李亿乘兴会妙人
却说幼薇的无意中在崇贞观上的题诗,不想引起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李亿,他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子弟,是江陵的名门之后,家境殷实,其为人也颇具才识,考取新科状元后,他也来到崇贞观赏景,无意中看到了幼薇题在观中的诗,很是欣赏,再一看下面的留名,却是一个女子,更是仰慕,因而暗自思谋此女子如此才情,如果有缘得识,一定好好向她讨教,可惜这次是奉朝命来作左补阙官的,初到任上,诸事繁杂,待忙过这阵之后就去打听此女子的来历,也不为迟,不用说“鱼幼薇”这三个字自然是印象深刻。
待诸事理顺之后,李亿就去拜访长安的亲朋故友,并多处打听有关幼薇的一些情况,温庭筠与李亿也有些交情,一日李亿来到庭筠家里,无意间在庭筠的书桌上看到一首诗,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明月;
邻楼新妆侍夜,闺中含情脉脉。
芙蓉花下鱼戏,带来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这首诗饱念深情地表达了内心的向往,写景如画,情景交融,意韵浑然天成,让李亿叹服不已,再一看看下面的注名,令他喜出望外,心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废功夫,正在四处打听那个叫鱼幼薇的女诗人,却不想在这里又见到了她的大作,倍感荣幸,心里已明白了八分,幼薇的诗既然出现在这里,说明飞卿是她的熟识,要不然她不会给飞卿留诗,也猜测他们的关系一定很好,从诗里看出幼薇似乎芳心已许,有意于飞卿,因有意试探飞卿,以证实自己的猜测,温飞卿告诉他,幼薇只是自己的一个朋友,他们之间以兄妹相待,说她时常和自己一起讨论诗文,于诗词歌赋等等造诣颇深,是一个很有才情的女子,李亿也说她的芳名早有耳闻,并且把在崇贞观所见的幼薇留诗一事也告诉了飞卿,今天又有幸看到她的诗作,由此可见此女子人物不俗,文采斐然,心下很是仰慕,只是无缘得识,飞卿听他所言已明白他是想自己代为引荐,让他结识幼薇,心下思谋,何不顺水推舟,让他二人相识,如果有缘说不定会成就一段佳话,如果他们能结为连理,岂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李亿年方二十有二,少年得志,得中状元,朝廷新任左补阙,前途不可限量,才华出众,相貌堂堂,幼薇风姿俊秀,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如若作得双成岂不是了却自己心头的一幢心愿,让幼薇有个好的归宿,想到这些飞卿就把幼薇的才学人品以及她的家世简单的与李亿介绍了一下,并告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