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页)
改革就算是崇祯皇帝,也不打算在这火力点中心过多的停留,实在太危险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中枪了。还是放刘吉善出来比较好。
“……刘爱卿,既然很多人弹劾你,你怎么说。”杨改革的很准确的把火力转移到刘吉善那里去了。
刘吉善站出来,十分有信心的道:“启禀陛下,臣做此事,上为皇上分忧,为朝廷节流,下为人民谋福,为天下士子谋利,其忠心、良心,可鉴天rì,绝无他们所说惑主害国之事,还请陛下明断……”
刘吉善也是答得干脆响亮。杨改革也点头,正准备称赞几句。
“……刘吉善,你这个小人,你知道不知道,竹管笔一出,就断了天下文人的根,抛弃毛笔,就是抛宗弃祖,你忘恩负祖的小人,你……”这个人狂喊出来。完全不顾及这里是朝堂之上。
杨改革一看就来气,心想居然敢抢在我前面说话,抢我的话头。用眼睛瞟了瞟王承恩,王承恩会意。立刻高喊道:“肃静!成何体统!此乃朝堂之上,不是撒泼装疯之地……”
这个人的话立刻被打断,才想起来这里是朝堂上,自己演的实在太过于投入了。立刻一副卑微的模样退入队伍中。
这次攻击,又被MISS了。
……
一个大臣站出来,奏到:“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言差矣,这新式的竹管笔,何来断天下文人之根一说?古语早已有云:蘸墨成字即为笔,既然这竹管笔能写成字,字迹尚且清晰,又为何不可呢?”
另外一个帮腔的也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XX说得有理,这竹管笔,分明就是给天下贫寒士子一个方便之门,这竹管笔制作容易,书写节约,不知道多少贫寒子弟可以方便的学习圣人之言,陛下又忍心看着那些一心向着学问的寒门士子因为买不起纸笔被拒之门外?……何况,臣觉得,这毛笔,也并非文人之根,起码不是本人的什么根,臣能用毛笔写字,也能用竹管笔写字,请XX不要胡乱代表臣……”
杨改革听完,一口茶喷出去老远。
这人说话实在够辣,够呛人。刚才那个说话的立刻跳出来,准备和这个人打擂台。边上又有人帮腔,于是,朝堂立刻变成了战场,两边的人互喷口水,指责对方。由于现在是刘吉善那边占了上风,杨改革也就没有了制止的打算。
……
“XX,你坏了圣人教诲……”
“XX,圣人从来没说只能用毛笔做学问……”
……
“XX,从古至今,就没有用竹管笔的……”
“XX,圣人做学问的时候还要把字写在竹子上呢?竹子做得纸,为何就做不得笔?……”【在汉代,纸发明以前,字一般都写在竹子做的竹片上,就是现在出土的“简牍”,连皇帝也不例外,批阅奏折就是翻一大堆的竹片。】
……
两边斗得不亦乐乎,你用圣人压迫我,我立刻用圣人反击。战斗场面,越来越热闹。
杨改革没想到,这刘吉善的帮手还蛮多的,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清楚的看的下面分成几伙人。
一帮人是喷刘吉善的人,这伙人最多,大概占到了四成以上。
另外一帮人就是帮助刘吉善的,站在刘吉善这边的,大约有两成多。
还有一些就是打酱油的场外观众,谁也不帮。冷眼看着这两伙人喷口水。
杨改革也乐得自在,没人把火力对准自己,自己也就可以喝杯茶,看下面那群人战斗,如果有瓜子,那就最好了,可以边磕瓜子,边看戏。
看了半天,杨改革也大致的分了出来,帮刘吉善的人,大多站在竹管笔对贫寒士子有利这一条上支持刘吉善的,估计这些人里,从贫寒之家考上来的比较多。所以,自然而然的,要站在这一边。
喷刘吉善的人,认为此举破坏了传统,革了毛笔的命,对刘吉善的为人也不怎么看好的这类人站在这边,所以,人最多。
两边都不帮的,就是酱油众。
两边的战斗逐渐变得白热化,居然出现了推搡,这几乎和全武行差不多了,这让杨改革想起了台湾的蓝绿之战……
呵呵,最好,能有包爆米花,那样还可以邀皇后一起来看,边吃爆米花边看戏,还可以谈情说爱……,这样多好,杨改革胡乱的期望着能上演全武行。看看这群人的武打水准,战斗力。
一边的负责持剑的大汉将军看不下去了,这大臣们这是怎么了,就打起来了?这还了得,维持大殿的秩序,也是他们的责任,于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