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着道:“启禀陛下,可还要听那几首歌?”
杨改革想了想,觉得既然来了,那就都听一听吧,这一首歌的效果不错,再加上那首专门“对付”明朝版“东北军”的《辽河之上》。那效果……,杨改革猜,明朝版的“东北军”一听这歌,恐怕除了哭,再也没有其他的可能,心里想象着万人痛苦的场面,暗自YY自己是如何的聪明。
“嗯,那就唱吧。”
“是,皇上……”郭桓兴奋的答道,看的出,皇上对合唱非常满意,那就是说,自己办好了事,也就是说,会得皇帝欢心。郭桓充满了斗志和信心。
为了宠信而奋斗,一个太监的奋斗目标。
……
“我的家在东北辽河之上……”嘶哑而豪迈的男高音贯穿着杨改革的耳朵。杨改革不由的用小手指戳了戳耳朵,这声音,实在有点高。
带着哭腔,很好的把这首“催人泪下”的歌曲演唱得很好。
不过这回不是大合唱了,而是小合唱,四个男高音组成的一个小合唱团。
杨改革很好奇,叫道:“郭桓,上来,朕有事问你。”
“是,皇上。”郭桓欢快的小步快进上楼来。
……
“启禀皇上,奴才在。”郭桓很快就来到杨改革的身边了。
“郭桓,我问你,这回怎么是四个人唱了?”
“启禀陛下,奴婢觉得,这首歌,一个人的声音太小,如果听的人太多,后面的难免听不到,所以,奴婢就把这首歌改成了四个人合唱,这样,即不改歌之韵味,声音就可以传出去很远,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到……奴才大胆,还望皇上恕罪……”郭桓小心的解释着,皇帝刚给歌词他的时候,说的是一个人唱的。
杨改革觉得这郭桓是个“人才”,还想到了让歌声传得更远,这确实是合自己的心意,以后,自己肯定会让这“合唱团”去劳军,想那几千人的校场,你要让别人都听到,除了合唱,也就这种几个人的“小合唱”,才能让别人都听见。
现在不是后来,可以用麦克风,可以用嘴巴叼着麦克风“哼”歌,用蚂蚁打架的声音唱歌。现在,讲究的就是声音大,能听到的人多。否则,也就最多给一个包厢的人唱点小曲什么的。到不了校场,军营。没那种效果。
“不错,郭桓,这个你想得周到。呆会一并有赏。”杨改革高兴,就要赏人了。这是鼓励人、拉拢人,催人奋进的不二法宝。没有人不喜欢奖励。
“奴婢谢皇上赏赐。”郭桓可是高兴至极,在这唱歌上下的功夫,没白费。
……
没多久功夫,那下面那些唱歌的,已经把杨改革教给郭桓的几首歌唱完了。
杨改革说了声“赏”。下面的人都谢恩。
杨改革以为这就完了。没想到郭桓却说道:“启禀皇上,奴婢还有一首歌,是皇上没有听过的,皇上可愿意听?奴婢保证皇上听了喜欢。”
“还有一首歌?”杨改革纳闷了,自己好像只教了三首歌,难道还有第四首?怎么自己不记得了?难道自己太累,迷糊了?
第六十章 有点雷人(二)
'''CP|W:250|H:190|A:L'''(图为杨慎)
还有一首?
杨改革纳闷了,怎么自己好像只教了三首啊?现在不是都唱过了?
那就先听听唱的是什么吧。
“嗯,那你就唱唱看,唱的好的,朕有赏。”杨改革准备先睹为快。
“是,皇上。”郭桓又小步快进的下楼去安排了。
这次,依然是那四个合唱《辽河之上》(《松花江上》)的男子。郭桓对他们指手画脚了一番,然后,那四个男子对着杨改革这边行了个大礼,又才准备开唱。
……
一开口,就骇了杨改革一滚。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低沉有力的声音震颤而来。
噼里啪啦!!杨改革仿佛被闪电击中,这实在是太雷人了。这不是那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吗?记得小时候,全家人都挤在一起看央视的《三国演义》的场景,杨改革发觉,自己的世界实在太乱了,有崩溃的迹象。
杨改革“浑身巨震”,难道还有人穿越到了明朝?用这首中国人老少皆知的歌来传递消息给自己,告诉自己这个世界还不止自己一个穿越者。
杨改革可真的是浑身冷汗直冒,这个消息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