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页)
一说完,就盯着杨改革的面sè,希望从中看出一些端倪来。
杨改革也诧异,太子太师,都督同知,这个官,可是相当的牛B了。都和孙承宗的衔一样高了,杨改革还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一位“师傅”。当真觉得奇怪,又听到满桂二字,杨改革就明白了。这不是后来袁崇焕扯皮的那位吗?听说很能战,后来在野猪皮第一次进关的时候,保卫京师的战斗中战死了,也是一位牛人,很能打仗的。从一小兵一步一步的走向大明朝武官的最高峰。
杨改革思索着,要不要调回满桂。这满桂可是一个牛人,敢和野猪皮野战的部队里,就有他的部队。可是和袁崇焕又不太兑付。两人都扯皮。
……
想了半天,杨改革头中一片乱麻,没个头绪。又想了想,努力理出一些头绪,问道:“唉……朕不是怀疑你,要给你留个掣肘,先且不说你和满桂和不和的问题,朕问你,满桂的部队一旦入关,你的铁骑尚未练完,你如何面对东虏后金大军围攻?”
杨改革想到这里,忽然想到了一个巨大的破绽,满桂的部队调回来简单,杨改革巴不得有这样一直能打的部队在自己身边呢,但是一想,满桂回来,袁崇焕他的铁骑又未练成,或者是数量不够,被野猪皮围攻,那下场可想而知,一次惨败,已经提前预订了。
如果这光调满桂离开,他的部队留给袁崇焕,这个也不符合“情理”,满桂又没犯错,不是不敢战了,无缘无故的把满桂调回来,留下他的部队,满桂他如何想?他的部队如何想?典型的摘桃子?如何让其他武将服气?古代的军队多和领头有着直接关系,如果领头不在了或者不行,这只部队的战力也算是垮了,比如,毛文东的东江镇,毛文龙一死,东江立刻就萎了。
所以,满桂换地方,他的部队尽数留给袁崇焕也不是现实和实际,古代军队不是近现代军队。满桂和他的部队一走,关外谁支撑?袁崇焕立刻就会被野猪皮一顿暴打。
杨改革心中发怒,这袁崇焕还是太肤浅了点,说大了点,不堪大用啊!光YY着没有了满桂,自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没人碍自己的眼(满桂的官衔一直比他高),却没想过,没了满桂,自己能不能扛住野猪皮的全力进攻。
杨改革的话如同一击重拳,打在袁崇焕的心口上,当场就让袁崇焕死了半截。细细一想,才知道自己又犯了大错。满桂一走,自己前不搭店,后不着村。既没有满桂在前方抵挡东虏后金,自己的铁骑又没有练成,不具备对抗东虏后金压力的能力。这样一来,一场惨败,已经可以预见。当下就冷汗淋漓,口呼有罪不止。
刚才还好好的一个温馨场面,转眼又成了冷眼相对的尴尬,气愤场面。
孙承宗叹了口气,道:“自如啊!你还是太急躁了点。没有容人的大度,只有将才,欠缺帅才啊!尚需磨练……”
“唉!袁爱卿,你这样的表现如何让朕把关外交给你?实在是太让朕失望了。回去好好思索一下吧,多反省反省……”杨改革对袁崇焕已经有点不耐烦了。本来好好的一个移民计划,就让他给搅黄了。说出这样低智商的话来,说话不经过大脑。
袁崇焕如丧考妣,垂头丧气,掩面而泣,退了出去,心想自己还是个菜鸟啊!太菜了。孙师傅和皇帝教训得事,自己一步走错,就是全盘皆输。自己实在太不小心了。怎么走出房间的,袁崇焕自己也不知掉。
看着袁崇焕如同被抽干了灵魂一样的走出去,杨改革一阵烦躁。气馁之极,恨恨的道:“孙师傅,真的是气死朕了,没想到他竟是这货sè,你叫朕如何把关外交给他?一出门,铁定就要坏朕的大事啊!”
孙承宗也无语,这个袁崇焕,当个将才还是可以,但是帅才,实在是太次了,说话、思维没有个头绪,没有什么全盘考虑,想到什么干什么,典型的顾头不顾尾。关外交给这个人,铁定是要坏大事的啊!皇帝没说错。
“陛下没说错,袁自如将才由余,帅才不足,尚需要多磨练啊!关外交给现在的袁自如,会坏大事啊!……”孙承宗公正的做了一个评论。
“那怎么办?孙师傅,关外不能始终没人啊!”
“这……陛下,尚且不急,这事需要从长计议。”孙承宗也只能如此安慰皇帝。
杨改革一阵无语,放孙承宗出关总督?那没问题,以孙承宗的资历和威望,指挥关外的兵马,一点问题没有,但是现在孙承宗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帮自己训练新军,帮自己抵挡来自文人,特别是东林党的“子弹”,有着奇效。杨改革怎么可能放孙承宗走?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