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3/4 页)
、虽生犹死。当这样的女子站在你面前对你说:康国将起,所以容不得你。山贼头子觉得自己无地自容,这种羞辱比这些年所受的加起来更深刻一万倍。
山贼头子心里觉得平静和安然,这种平静和安然这些年从来没有得到过。在这生死之间竟然有这种心境就连他自己都觉得奇怪。仿佛回到小时候,他那个当兵的爸爸战死时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
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使得将来康国的孩子都不会失去父亲。
那时他几岁?自己都有点不记得了。但是梦想总是梦想,和现实差得很远。没有父亲的他很快就流落街头,不久为了生存就成了一个小混混。
人变坏其实不需要理由。山贼头子自己知道他有无数次变好的机会,但是还是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
身后的厮杀声渐渐平息了下来。山贼头子没有回头,仿佛身后的人和事已经和他无关。他抽出随身携带的佩剑深深看了不远处的还泪。
“平胡王,若有来世我定当成为远征军,追随你征战天下。”随即挥剑自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那一抹残血使得还泪古波不惊的眼眸一阵叹息。“是条汉子,好好安葬了吧。”还泪对属下说。随即离开豫州,走之前特意吩咐了豫州牧好好安顿山寨上的老人、妇女和小孩。
之后三年康国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皇帝即位后不久就颁布了一条例令: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开垦出来的荒地三年内不要交税,三年后只要收一半的税。百姓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大片的荒地成了绿油油的农田。
第二条例令是个个城镇对商队的关税减半。这条例令大大的激发了商人的积极性,原本重农抑商的传统也有了些改变。关税的减半直接关系到商人往返一趟生意能赚多少钱。其实关税的钱康国朝廷收得更多了。因为这样赚得到钱,所以商人也越来越多。往返各大城邦的人也越来越多。总体上国库的收入更高了。
这只是其中两条例令。三年来年轻的皇帝在和大臣们共同讨论下一共颁布了十九条国令。这十九条国令正是康国翻天覆地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些大动作在明眼人眼里可以推测出一个大概。康国在积蓄力量,将来也许会对胡国用兵。这仅仅想想就激动人心。具体时间他们不知道,只知道这些都是爆发前长时间的积累。
康国本身就富裕,但是再富裕的国家都不能经得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开垦荒地和减半关税的政策就是为了囤积粮食。为战争囤积粮食。
这三年康国和殇国的交易日益平凡。用多余的粮食交换药材。然而这些药材流通到市面上的绝不是交易的总数。战争最需要的也许不是粮食,而是药材。康国和胡国的几次战争来看这点是显而易见的。有战争必然就需要大量的药材,轻伤员有了药材又是一个战斗力,而重伤的也能保住性命。
药材的保存期很长,有的放个几年几十年都不是问题。现在药材这个难题也被解决了,康国有没这一战之力真的不好估摸。
若是几年前朝廷备战要爆发对外战争,那百姓一定以为他们疯了。但现在不同,一个富裕而日益鲜活的康国在平胡王的带领下打败胡国也许不是神话。
这三年不仅民事上的改变,军事上也不再如以前那样。还泪的那份练兵的方法经过远征军,经过五万禁卫军后就开始广泛应用在各个军队中。一份练兵方法使得一个国家的整体军事逐渐强大。康人不知道现在这支军队是否有能和胡国叫板的资格,但是今昔不同往日。
一个民族有自尊有自信才能赢得尊严。一个民族只有拥有令别国不敢轻易进犯的军事力量才能不在马蹄下哭泣。人类世界如自然界一般都是强者生存,虽然不是食物的原因,但是人类好斗的天性就决定了如此。
国与国之间没有仁慈。一切的仁慈只能建立在鲜血和屠刀下。康国年轻的掌控者们正在走一条祖先都没有走过的路。这条路还很远,但是他们不怕,因为他们还年轻。
年轻有时就代表了勇气。
第四卷:平荡天下 第二十一章:崛起三年(二)
在思想和文化上康国的变化更大。这一切的来源始于平胡王讲的一句话:“只有用客观的眼光回顾过去,用平和的眼光看待现在才能用更深远的眼光来展望未来。”这句话在平胡王著名的“十种品质”后再次引发热潮。在所有文人的思想还在为这句话呆滞时平胡王不经意间说出一句话让思想界陷入狂热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