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又一次但是不相同的月光(第3/4 页)
能对他造成太大影响。
女人紧张极了,连忙起身:
“您要演奏吗?”
林夕顿了一下:
“可以吗?打扰您了,因为我的同伴想听”
“不打扰不打扰!能在您这么近观摩您弹琴,是我的荣幸!”
女人脸色有些潮红,显然是因为见到了自己的偶像而兴奋激动。
“麻烦您了。”
林夕坐下,试了一下钢琴的音,出乎意料地准。
女人略有些自豪地说:
“我刚刚调过了。”
“太好了,您帮大忙了。”
受到自己偶像的夸奖,女人一时间有些雀跃。
她问道:“您要弹《月光奏鸣曲》吗?”
林夕微微摇头,他说:
“不,是《月光》。”
不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而是德彪西的《月光》。
女人有些迷糊,不过也没继续问下去
因为林夕的手已经抚上琴键。
“大家请安静一会——”
人群里有是林夕钢琴粉丝的,急忙自发地安抚人群中的杂音。
周围,一时安静了下来,“人造月光”灯忠实地发着光。
林夕的动作和表情,似乎感染了周围的人。
他们都安静下去。
《月光》,德彪西的《月光》。
乐章开篇,速度徐缓而富于表情,描绘月夜幽静景色给人产生的印象。
其中,他的右手是一些短小的乐句,左手则是分解和弦。
,!
好似描写一阵阵轻风,轻轻地摇动着树枝——
稀疏的树叶发出沙沙响声。
“这——”
女人目瞪口呆,这是没听过的《月光》。
实际上,贝多芬从来没有给他的曲子取名《月光奏鸣曲》。
而只标上了“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的名称。
“月光”此名的由来,实际是有人听曲后言,“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
贝多芬本人则言,“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
德彪西的《月光》,则才是货真价实的“月光”,印象主义的月光。
在场听众的音乐鉴赏水平不一定足够,但在林夕的演奏下。
他们仿佛真的感受到了,那种月光的轻柔静谧之美,一种自然的奇迹一般的美。
江梦然听着,心灵仿佛受到荡涤,她轻轻的抚着女儿的后背。
江晚余的头,靠着自己的母亲,她呐呐自语道:
“居然还有一个《月光》呢”
在场的所有听众,终于都被林夕的演奏俘获了。
他们似乎被纯洁的月光,冲刷掉了心中的烦恼。
没有人再说话了。
现场除了优美的琴声,月湖被风吹起的水流声,就只剩下众人逐渐平稳的呼吸声。
冷寂,空灵。
虚静,超脱。
琴音的和声丰富,带有朦胧而神秘的色彩。
旋律细腻悠远,仿佛夜空中满是清澈的月光将要洒下。
林夕对速度的把握精准。
时而快速奔放,时而缓慢舒展
使得音乐情感,在变化中,呈现出更多的内涵
宁静氛围,梦幻意境,情绪起伏
都融在了琴声中。
乐曲最终是一段尾声,宁静的曲调和分解和弦。
把月光下缥缈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富有诗歌意。
曲终,林夕起身,朝着众人鞠躬。
那位在林夕近处,已经听得如痴如醉的女人,首先轻轻鼓出了掌声
接着,众人也如梦初醒,一个接着一个开始鼓掌。
不过,大家似乎都还沉浸在刚刚的美妙旋律中,难以自拔
以至于,林夕离开了现场,都无人出声阻拦
又或许,是刚刚的琴声,刷新了他们对于林夕的认知
从而,他们不再把林夕当做一个,可以和别人炫耀与其相遇经历的、单纯的名人;
而把他当做了,某种另类的、值得尊敬的、带领他们进入某种新境界的“导师”吧?
林夕顺利地走到某个安静的角落,两女在那里等着他。
“恭喜,你的弹琴水平又进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