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严姓(第1/2 页)
严姓主要出自庄姓,不清楚庄严一词是不是这么来的。如果是的话,可就跟本义差之千里了。
严姓最早改名,是因为西汉明帝叫刘庄,所以当时还在位于河南商丘梁王刘武手下上班的庄忌,只能改姓叫严忌。再往前倒,庄氏出自芈姓,也就是楚庄王的孙子辈开始姓庄。
再就是来自嬴姓,战国时期秦孝公的庶出儿子叫君疾,封地在蜀地的严郡,也就是现在的四川荥经。他被称为严君疾,后代便以封地为姓了。
还有个说法更久远了,尧帝时候的名人网红许由,有个铁哥们叫严僖。也是由于家住严地,后人就以地名为姓。
严氏目前人口大约有二百多万,不算大姓但也不小。
说起来严姓,恐怕有人和我一样,首先想起来严嵩。这并不是对严姓的不尊重,而是第一时间想到的名人,他不是扬名千古,就可能遗臭万年。
汉武帝时候有个庄助,出任会稽太守几年,并没有多少政绩,于是被调回中央。
不久淮南王刘安进京,私下给庄助送了不少礼物。后来几位刘姓王爷叛乱,牵扯到庄助,旋即被杀。
需要说明的是,自东汉明帝后,庄助被改名严助。
三国演义中,张飞跟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看谁先攻进四川。
结果张飞跟巴郡太守严颜遇上了,张飞用计活捉了严颜,并且不但没杀了他,还难得出现一次礼贤下士的模样。这也成功感化了严颜,投降了张飞后,凭自己的脸面一路顺风进入成都。
严颜确有其人,只不过他那脸面值多少钱,能一路让许多守城的望风归顺,不太好说。
唐玄宗时期,严挺之可以说亏的流鼻血。
因为当时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任宰相,排挤了许多有才干的人,严挺之就是其中之一。
前面严挺之已经官至尚书左丞,主管吏部事务,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而且还是国家级的,可谓是位高权重。
但是没办法,只要李林甫不高兴,你严挺之只能靠边。就这样被寻了个由头,贬到绛州任刺史去了。
没过多久,李隆基又想起来严挺之,想把他调回中央。李林甫表面唯唯诺诺的答应下来,回去就开始想招,怎么才能既不让严挺之回来,还得让皇上满意。
第二天李林甫召自己手下的小职员,严挺之的弟弟来家里饮宴。
能得到当朝一品宰相的邀请,严挺之的弟弟受宠若惊。
李林甫当然没功夫陪这种级别的人喝酒,表面功夫做了一会儿,对严挺之弟弟说:‘’我听说你哥哥现在绛州,那离皇上太远了。我有心想重用他,但他得想办法引起皇上的注意才行。‘’
严挺之弟弟忙问应该怎么办?
李林甫装作沉思一会儿,说:‘’不如让你哥哥诈说有病,想回长安养病。这样离皇上近了,我随时找机会向皇上推荐。‘’
严挺之弟弟挺感激,派人给哥哥说了。
严挺之不知是计,便给唐玄宗写信,大意就是患了风疾无法继续工作,想回长安静养一段。
信当然先到李林甫手里,李林甫拿着严挺之的亲笔信,对唐玄宗道:‘’哎呀,臣正打算重用严挺之呢。不想他却得了风疾,如今已经是不能再为朝廷效力了。可惜呀可惜。‘’
李林甫坏就坏在,他想算计谁,还得让谁自己提出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卖了谁,还得帮他数钱。
就这么着,严挺之被发配到洛阳陪太子读书去了。
大明朝严嵩的坏,和李林甫又不一样。
都说望子成龙,一点都不假,作为父亲的严淮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中进士。只是进士就录取那么多,不是谁想考中就能考中的。
严淮虽然没考上,但也是饱读诗书。就在严嵩二十五岁那年,也就是公元1505年,终于完成了老爹的夙愿,以甲科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高中。
只是还没封官呢,一场大病让严嵩不得不回家养病。
等到再次出来,拼了老命巴结当时的首辅大臣夏言,之后就步步高升。
到嘉靖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42年,明世宗将夏言免职,严嵩已经实际掌握了绝对权力。
在1548年,边臣曾铣被严嵩陷害,连带着夏言也被斩首,朝堂上下,严嵩权倾一时。属于他祸害国家的时代,才算是正式开始。
嘉靖皇帝只顾着追求那虚无缥缈的道教,朝政方面对严嵩几乎是言听计从。
也不能不承认,严嵩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