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汤姓(第1/2 页)
汤姓出自子姓比较多。
一个始祖是灭了夏桀的成汤,有一支后人就以汤为姓。
再就是武王伐纣并平定武庚之乱,也叫三监之乱后,把武庚的哥哥微子启封地商地,成立宋国。
传到了汤子偃时候,他的弟弟的儿子又改成了子姓。不过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姓子的估计在被坑的花名册里,就又改回了汤。
春秋时候宋国有个大臣叫荡原,他的子孙中有一支,怕战争年代贵族容易被对头惦记,便去了草字头,改姓汤。
另外还有源自风姓之说,伏羲把其中一个儿子封在汤山,大概在今天的西安附近。这个叫阳的伏羲氏后裔,就以居住地为姓。
这支的汤,读作yang,跟子姓的汤氏两码事。
再就是出自官职。
秦朝时候设立汤官令和汤官丞,负责管理皇帝吃的点心。另外南朝陈武帝陈霸先设置了汤沐食侯,属于正七品。这些后人有些怕动乱,有些以前辈的官职为姓。
自然也有改姓的和兄弟民族加入的。比如说西方那些汤姆们,不知道是不是咱中国老汤家的孩子。如果是,得好好管教管教了。
汤姓人口达到了两百万之多,比我印象中确实多不少。
有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名人自然不会少了。
据正史记载的汤姓名人,也就是立了传的,就有一百位之多。
但是也不能否认,汤姓的名人,并没有影响历史进程的名人,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标志性的事件。
就拿汤姓引以为傲的明朝初年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的汤和来说,他并没有多少独自完成的丰功伟绩,大多时候是跟着徐达或者冯胜。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也是犹犹豫豫,不能做出决断。
也正是他这种性格,到大明朝政权稳定以后,汤和得以告老还乡,成为朱元璋诸多功臣中,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的开国元勋。
如果非要找出来一个与众不同的,那就得派出来明朝的汤显祖了。
经过了唐诗宋词之后,元代兴起戏曲,后来被称作元杂曲。
戏曲不同于诗词,这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迅速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来近年来文艺界的雅俗之争。
记得先是那个姓周的说,他将雅比喻成咖啡,把俗当做大蒜,说一个喝咖啡的,怎么能跟吃大蒜的搅和一块呢?
随后一个姓郭的艺人回应,咖啡和西装,挡不住人渣的味道!
俩人各说各的道理,这里我没资格去评判人家。
不过呢,咖啡是西方的东西,在这之前,人家对咱们的茶叶趋之若鹜,要不然也不会有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
而咖啡据说最好的,就是猫屎咖啡。您想能把猫拉出来的便便当成宝贝对待,这种人的生活得匮乏成什么样啊!
只是我个人对那个姓郭的也没什么好感,因为他说的要么是瞎话,要么就是歪理。
比如他曾经公开说过,一帮人为了封杀他的社团,要去大广场静坐。这话三岁小孩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绝对不可能。你多大能耐?能让一帮子为了封杀你而去冒巨大的政治风险!
另外票房决定一切的言论,在创业初期确实有必要。但是到了一定时间段,还抱着这玩意不放,脑子绝对有问题了。
不说他这些,回到主题。
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也叫《还魂记》,被认为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其实我个人挺反感这类所谓的荣誉,中国的就是中国的,干嘛非得弄个外国佬掺和呢?比如那些什么中国福尔摩斯,中国的巴菲特等等,真论起来辈分,咱得是他们的祖爷爷!
汤显祖青年时候科举之路不顺利,把打压青年才俊的帽子扣给张居正,个人认为有失公允。
张居正作为当时内阁首辅,肯定有他异于常人之处。而他选人,也一定找那些和自己政见相同或者基本一致的。就像现在一样,你能得到领导喜欢的前提,必须跟他穿差不多一条裤子,如果处处跟领导对着干,换我是领导也不会用这种人。
所以很大的可能就是汤显祖的作文虽然做的更好,但张居正看起来比较扎眼,名落孙山也就顺理成章了。
既然官场不得志,那就转换思路,拿起笔讽刺看不惯的,畅想自己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还魂记,故事的梗概是南安太守杜老板有个独生女儿叫杜丽娘,可以说是国色天香,美艳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