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乌姓(第1/2 页)
此乌非彼巫。
相比较巫,这个乌姓曝光率那就高很多了。
乌兰察布、乌兰巴托、乌鲁木齐、乌海、乌克兰,怎么感觉都跟西北少数民族有关系呢?
事实上,除了传说中的来源于姬姓之外,乌姓确实跟西北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
黄帝的重孙子,帝喾的儿子,有个叫挚的,后人称他为少昊。这老兄在东夷族当家做主,设置了一个叫乌鸟的官职,好像是管着山川河流的土管局以及环保局林业局合体的工作。
在东夷族里,有乌鸟氏,其后人有以乌为姓的。
至于这个乌鸟,是不是指现在的乌鸦,过去四五千年的事了,咱也没地方考证去。
战国时期,在今天的宁夏六盘山,有个乌氏国,属于义渠戎的一支。后来乌氏国被秦国收编,其国人有以乌为姓的。
两汉时候西北有乌孙国,以及离中原比较近的乌桓,这些都有改汉姓为乌的。
南北朝时期,鲜卑有部落叫乌石兰氏和乌洛兰氏。魏孝文帝强制要求鲜卑改汉姓,这俩部落很多改姓了乌。
回族的乌姓,大多是朱元璋赐姓而来。
此外满族和蒙古族,也有很多改为汉姓乌的。这些名字实在太绕嘴,我也记不住,干脆略过去吧。
事实上古代乌姓的名人,确实武将很多,也大多出自北方。这说明乌氏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在北方。
就比如战国秦武王的一个手下,叫乌获,就是一个力大无穷的人。
秦武王打进洛阳,就为了一个多年来魂牵梦绕的愿望,九鼎。
九鼎属于天子的专利产品,别人是不能碰不能问的。也就是说,从古一直到秦武王时候,除了楚庄王问鼎中原之外,还没有哪个诸侯真正亲眼看到过九鼎的真面目。
而楚庄王虽然问问,但是并没有得到满足,他只是在洛阳南郊跟王孙满对话时候提及九鼎,却连洛阳城都没进去,更别说看到九鼎了。
但是秦武王不一样,他不但进到洛阳周王宫里,亲眼看到九鼎,还真给搬了起来。
正因为秦武王也是大力士,所以对同样是力大无穷的乌获很是看重,待遇当然也非常优厚。
据记载乌获力举千钧,是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力士。
当秦武王站到九鼎跟前,就让乌获先试试能不能搬动。
乌获束了束腰带,扎稳马步,深吸一口气,双手抓住鼎沿,两膀用力,老脸憋的通红。但是那鼎却只是晃了晃,并没有搬起来。
秦武王不服气,觉得自己比乌获力量大,便让乌获靠边,自己要亲自试试。
如果乌获真的能力举千钧,那么这个鼎怎么也得有一千五百钧吧。因为一个人能举起来多重,最起码能晃的动搬起来的,肯定比举起来的重的多。
这么看来,秦武王确实比乌获力气大,因为乌获没搬动,秦武王好歹给搬的离开了地面。
只不过咱也搞不懂这个鼎真是有诅咒还是秦武王用力过度,反正刚离开地面就不行了,结果放下来时候,砸了脚。
并且当天晚上秦武王就一病不起,没几天死翘翘了。看来这玩意不是自己的,没那个福气,不能硬来呀!
倒是乌获虽然没挪动巨鼎,却活到八十岁,无疾而终。
清朝中期,广东雷州有个乌石村,村里有三兄弟,老大麦有贵,老二麦有金,老三叫麦有芝。
有读者肯定奇怪,你是不是喝多了,麦姓跟乌姓八竿子打不着吧?
您还别说,如果在广东提起来麦有贵麦有金,可能很多人不一定知道。但是提起来乌石二,绝对大名鼎鼎。
因为乌石二,就是老二麦有金。哥哥被称作乌石大,兄弟叫乌石三。
当时广东沿海一带海盗猖獗,码头上又有类似于水浒传里浪里白条张顺这样的鱼霸,作为代表着公平公正的官府,不但不制止海盗鱼霸,反而官商勾结欺压百姓。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海打渔的渔民,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因为在海上,指不定啥时候就遇到了海盗。上了岸卖鱼,人家鱼霸等着盘剥。想告状,衙门给你来几板子,看你长不长记性!
而乌石二这个人,急公好义,爱打抱不平。看到老百姓被欺压的没办法活下去,干脆造反!
乌石二带着一帮人,杀鱼霸,抗官府,劫富济贫。很快就形成了较大影响,周边纷纷来投。
当然他们也算海盗,只不过乌石二带的队伍纪律比较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