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打电话(第1/5 页)
今年的春节对于尚昊一家人来说格外特别,他们决定前往奶奶家共度这个重要的节日。就在昨天下午,大姨突然给妈妈打来了电话,关切地询问道:“妹妹呀,你这会儿在忙啥呢?有没有吃晚饭啦?打算啥时候回家呀?”妈妈一边熟练地包着饺子,一边笑着回答大姨:“姐,我这会正跟咱妈还有大嫂一块包饺子呢!至于回家的时间嘛,目前还没定下来,也不太清楚具体啥时候能回。不过我初八就要上班了,所以应该不会太晚回去的。”
妈妈挂掉大姨的电话后,又想起前几天给姥姥姥爷买的鞋子。于是她赶忙打开手机查看快递记录,惊喜地发现鞋子已经送达目的地。可是姥爷好像还没有把快递取回家呢。妈妈赶紧拨通了姥爷的电话,提醒他别忘了去拿快递。姥爷接到电话后问道:“闺女啊,那你到底啥时候能回家来看看我们老两口啊?”妈妈耐心地解释道:“爸,奶奶家这边初一初二都不走亲戚的,得等到初三才出去拜年走动。初四的时候我们就准备动身往回赶啦,但这次不会直接回淮南哦,我们还计划顺道去趟九华山。您还记得吧,去年咱们去过一次,按照习俗得连着去三年才行呐。”姥爷听后表示理解地点点头说道:“行嘞,知道你们的情况就行。要是实在没时间回来就算啦,以后有空了再回来也是一样的。只是你们在外头可得多注意安全哟!”
“知道了!”我兴奋地喊道。然后转过头去询问爸爸妈妈:“陕西有啥特别的东西呀?”妈妈看了一眼爸爸,开口说道:“宝贝儿,咱们来问问你爸吧,他可能比较清楚哦。”于是我又把目光投向了爸爸。
爸爸稍微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干嘛非要带特产回去啊?有时间直接回来不就行了嘛。”听到这话,妈妈可不乐意了,她连忙反驳道:“哎呀,老公,这可不行!我的那些同事、咱们的邻居,还有家里人可都知道我今年跑到陕西来了。要是我就这样空着手回去,那多不好意思呀!所以必须得买点礼物带回去才像话嘛。”
爸爸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嗯,也是这么个理儿。要说陕西咸阳武功县啊,那里倒是有四样挺有名的特产。这让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
武功的第一个特产是普集烧鸡。这烧鸡外表金黄油亮,肉质鲜嫩多汁,光是闻着那香味,就让人垂涎欲滴。每当逢年过节,普集烧鸡总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美味,欢声笑语不断。
第二个特产是倪家大锅盔。它厚实而有嚼劲,麦香十足。据说这种锅盔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无论是直接吃,还是搭配菜肴,倪家大锅盔都能给人带来满足的口感。
旗花面则是武功的第三个特产。那薄如纸的面条,配上五颜六色的臊子,就像一面飘扬的彩旗,故而得名旗花面。吃一口,面条爽滑,汤汁酸辣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一个特产是武功镇饸饹。这是一种用荞面制作而成的美食,口感筋道,再加上特制的调料,那味道简直绝了。
爸爸和妈妈的描述让我对武功县的这四个特产充满了期待。我想,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品尝这些地道的美食,感受那里独特的风情。
妈妈好奇地问爸爸:“不是说陕西有八大怪吗?这八大怪和陕西特产还不一样啊?”爸爸放下手中的碗筷,微笑着回答妈妈的问题。
陕西八大怪,那可是陕西独特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就说那“面条像裤带”,又宽又长的面条,一根就能装满一碗,吃起来劲道十足。还有“锅盔像锅盖”,大大的锅盔厚实又耐放,带着浓浓的麦香。“油泼辣子一道菜”,红红的辣子被热油一浇,“呲啦”一声,香气四溢,无论是夹馍还是拌面,都让人食欲大增。“碗盆难分开”,那大碗大碗的美食,尽显陕西人的豪爽。“帕帕头上戴”,曾是陕西劳动人民遮阳挡尘的实用之选。“房子半边盖”,独特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地的气候和生活智慧。“姑娘不对外”,过去姑娘们多留在本地,也体现出陕西人对家乡的热爱与留恋。“凳子不坐蹲起来”,在街头巷尾,常见人们蹲着聊天,自在又惬意。
而陕西的特产,那更是丰富多样。闻名遐迩的肉夹馍,酥脆的馍夹着多汁的卤肉,咬上一口,满嘴留香。羊肉泡馍也是一绝,鲜美的羊肉汤搭配馍馍,暖胃又暖心。富平的柿饼,霜白软糯,甜蜜可口。临潼的石榴,个大籽红,汁水饱满。还有那香甜的甑糕,红枣、糯米和芸豆的完美结合,让人回味无穷。
妈妈听着爸爸的介绍,不住地点头,眼中充满了对陕西这片土地的向往。
陕西八大怪,是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