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4/4 页)
在审判书上,有四川父老的证明,有洋人的证词,可以说证据确凿,不容梁启超不服。
此外,各地同情刘存厚之声音此起彼伏,如此刘存厚怎么可能遭到什么实质性处罚,战场上,士兵出于义愤,又能怪谁呢?
此时段祺瑞虽然已经掌握北京政局,由冯国璋以副总统身份继任大总统,而自己则就任国务院总理。
但是黎既去职,党人失主,势不能无所觖望,于是唐绍仪、汪兆铭等,同诣上海运动海军总司令程璧光、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否认国会解散后的政府,即于七月二十一日,宣告独立,并且率部南下广东,以与早独立与中央的广东督军陈炳坤会合。
段祺瑞、徐树铮等人也纷纷接到吴光新的密电,电文之中好像有川军鼓噪有利知情者作证,有为刘存厚开脱之嫌疑。
但是,在证词中,最为重要的有两位洋人证词,要知道,这两个乃是英法驻成都临时代办,即使段祺瑞、徐树铮有所怀疑,也不敢得罪洋人。
另外,杨兴好像与刘存厚达成某种协议,杨兴全力保证刘存厚安全,而刘存厚则全力支持杨兴统一四川军政令。
看到这里,即使段祺瑞想追究刘存厚责任,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知道,在应对护法运动,段祺瑞也早如热锅上蚂蚁,坐立不安。
要知道,此时段祺瑞虽然经击败张勋回到北京,以共和再造的功臣成为民国总理,但是为了保证自己武力统一中国得以实现,段祺瑞竟然拒绝恢复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
在广东,孙中山等人通电反对,正准备积极护法,段祺瑞采纳徐树铮的意见,采纳梁启超建议,准备另行召集“临时参议院”,重新制定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选举新国会,以达到他取消国民党议员占优势的旧国会和废除临时约法的目的。
此举引起旧国会议员的不满,他们响应孙中山择地另开国会的号召,纷纷南下赴粤。至8月中旬,到达广州的国会议员已达150余人。
人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