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部分(第2/4 页)
老实本分的王三麻子成为王地主的助选员,在老地主整修村边那座石桥的时候,在王地主家连续演数场川剧的时候,王三麻子作为助选员,都会跑到台前说两句,说王地主是如何仁德,说王地主是如何帮助乡里。
现在投票的时候,王三麻子坐在凳子上,看见眼前数名城里面学生摸样的人,再偷偷看了眼远处的王地主,良久,在隔壁村的李大头名字上面画了一个勾。
开票结果是王地主遥遥领先李大头而当选县议员,这让王三麻子颇为气恼,一个人躲在一片叹气。
但是,远远的看见王三麻子,一个劲表示感谢。
王三麻子麻木的迎着王地主伸过来的手,感觉是那样不真实。
据说最后,王三麻子病了两天,王地主认为王三麻子是帮助自己助选而生病的,为了显示自己仁德,买了一大堆补品过来。
在生病期间,王三麻子终于想通了,管他呢,毕竟自己是本着良心投票的。
毕竟这次选举,让地主不再如过去那样盛气凌人了,毕竟自己赚了一头大黄牛。
这就是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村民选举,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毕竟跨出了坚韧的一步。
在总结会上,中选会主委章太炎共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这无疑对那些mín zhǔ激进分子大大的打击,杨兴静静听着,感觉任重而道远。
不过在随后发言中,杨兴认为,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毫无疑问,选举拉近了官员、议员与人民的距离,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若是向前看,这些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并且也一定会解决。
因此,杨兴下定决心,mín zhǔ改革路线不变。
c
第574章 步步紧逼的小日本
在1931年(民国20年),世界经济危机没有如人民渴望那样,呈现减缓趋向,在全世界范围内,失业率、银行破产此起彼伏。
由于中国非常落后,再加上经过数年战乱,经济刚刚恢复,以及构筑起海关壁垒,国内经济呈现一片繁荣趋势,特别是在刚刚建立的第一批沿海沿江经济开发区,如广州、杭州、上海、南京等地,一些已经奄奄一息的欧美企业,听到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国经济趋于稳定,在前5年时间,工业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竟然达到15%,纷纷跑到中国上述四个沿海沿江开放城市进行投资。
在苏俄,借助于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斯大林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但是由于东方的崛起,再加上中国向来奉行对美国,对德国友好态度,资本主义剩余资本、机器设备没有如斯大林预期那样流入苏联,有相当大部分流入贫穷、落后,但勤奋、肯干的中国。
虽然在积极备战,但是在经济上,杨兴特别对美国、德国资本到来表示欢迎,与行政院副院长唐绍仪一起,每周都会接见1到2家美国、德国资本家,商讨合作问题,有时竟然向其降低地皮的优惠,以鼓励外国在中国建厂。
但是,在这大好局面下,世界不稳定影响因素逐渐显现,由于德国失业人数达到600万人,虽然中国聘请了数千人优秀的技术人才,购买大量的机器设备,但是杯水车薪,德国形势一片恶劣。这给特勒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他声称经济危机是“**”,是zhèng fǔ接受《凡尔赛和约》和战争赔款及奉行“社会主义”政策的结果,是共和国和历届zhèng fǔ毁灭了德国的一切。
不久,经济危机就发展成为一场国家危机。由于经济萧条,国家税收下降,相反失业救济的支出却迅速增加。
1930年3月,魏玛共和国的最后一届zhèng fǔ终因入阁各党在如何平衡国库
亏空问题上意见分歧而垮台。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zhèng fǔ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zhèng fǔ。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为国家社会主义展开更强大的宣传,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
一方面又通过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宣称该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的中产阶级发动讨好攻势,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这种宣传不能不打动处在绝望之中的德国人民,他们相信希特勒的诺言能够兑现,因而纷纷聚集在纳粹的旗帜下。
危机前,纳粹党只有人,但到1931年,纳粹党员达到100万人。自19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