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特而真诚的仪式,庆贺这个生于危难之际的阿里巴巴首家子公司。
当时,淘宝网上的一句话,令马云感触至深——“纪念在‘非典’时期辛勤工作的人们。”
但是,刚刚诞生的淘宝网却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网上没有产品可卖。“我们只好让自己人凑产品,每个人必须在家里找出4件产品,我们翻箱倒柜,总共找了30件东西。然后就在网上你买我的东西,我买你的东西,大家都去造人气。”
6月底,淘宝网终于引起了“外界”的注意,不过,那似乎不是马云想要的。
在阿里巴巴内网上,一位员工写了一篇文章,并给马云写了封信说,“马总请注意,阿里巴巴有对手了,这个对手叫淘宝网,它现在很小,但是要高度关注它。”马云说,自己当时很为难,“我又不好意思说我不能回答。”一周之后,内网上跟了很多帖子,继而,全公司都开始讨论。
据说,当时帖子的内容甚至深入到了细枝末节,比如,“淘宝网现在的访问量非常小,估计也就几个人在做”,“他们的思想跟我们阿里巴巴惊人地相似,他们也是坚持客户第一,好像还很有使命感”……直至7月7日,马云说自己实在熬不住了,就提前了3个月宣布:淘宝网是阿里巴巴新创办的,而且,阿里巴巴将为此投入1亿元人民币。
关于这一听来颇为“传奇”的故事,马云曾多次提起。且不论事实真相到底如何,至少,这可以为淘宝网“打打气”。
连马云自己都承认,“(对于)淘宝,我们整个注册资本当时只有一点点,第一期投资一个亿人民币,你知道我们的对手eBay当时市值多少?700亿美元!难怪投资者听说我要跟eBay竞争都以为我疯了,说我是狂人,但是我觉得这个可以学习嘛。”
事实上,即便在阿里巴巴的管理团队内部,也有不少人对这一做法持反对态度。彭蕾即是其一,“2003年刚刚开始盈利,然后又马上要适应一个新的东西冒出来。”她抱怨说。
不过,彭蕾并不知道,自己那位“不知踪影”许久的老公,就是这个“新东西”的主要负责人。也难怪,阿里巴巴近乎严苛的“保密制度”,当时已经初步形成,而且大家都会遵守,此后也将一直如此。
在马云向公司公布淘宝的4天后,eBay就以亿美元现金合并了易趣,并推出联名拍卖网站“eBay易趣”。为了不重蹈在日本的覆辙,eBay还给拥有150名员工的易趣及其首席执行官邵亦波以充分的自主权。
不幸的是,eBay的判断再度出了问题。有分析认为,易趣原有的模式不过是拥有一个买卖双方的评级系统,而且向卖家收取商品登录费和销售佣金。可以说,那是美国模式的“中国翻版”。
当时,淘宝网打出的“王牌”则是最具吸引力的——免费。充当“搅局者”的马云,不惜血本求生存的意图,已昭然若揭。而在这一过程的前期,阿里巴巴将不断为淘宝“输血”。
对于互联网的“免费服务”,国人有某种偏爱,甚至认为是“理当如此”。
那之前,电子邮箱由免费转为收费,已经提供了一次最具说服力的“实战演习”。2002年5月21日,263开始实施邮箱全部收费。一个月后,263邮箱的用户就从2 000多万锐减到59万———这意味着仅有不足3%的用户乐意为邮箱掏钱。
马云显然深谙此道。
淘宝网的免费策略,无疑也暗合了国人的这一习惯。当然,依靠“免费”策略拉到的众多用户,也是经不起收费考验的。
事实也是如此,今后,阿里巴巴将在淘宝的收费问题上大费脑筋,甚至多年未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惠特曼的“脚踝”(1)
实际上,eBay CEO惠特曼过了很久才注意到淘宝。这让马云颇感“不爽”,他说,在淘宝网发布时,“eBay没有发现这是它的竞争对手。”
那是自然。
1957年出生于纽约的惠特曼,确实有足够的资格“藐视”淘宝网。事实上,1997年11月,当力不从心的eBay创始人皮埃尔?奥米迪亚通过猎头找到她,希望她来管理这家公司时,惠特曼也干脆利落地拒绝了。
也难怪,她从来没听过这家当时只有19人的公司,那个网页也让她提不起劲儿——居然是黑白的,真难看!更重要的是,当时她负责孩之宝旗下的Playskool公司,有员工600人,年销售额则为6亿美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