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汉与大秦的区别 > 第190章 洛阳水冷

第190章 洛阳水冷(第2/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诸天穿越,从慕容复开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从霸主尼多王开始傲视群雄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三国如烟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戏说嬴政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情牵盛世恋歌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早已派人了解过邓太后,原因很简单,邓太后才是现在大汉真正的掌权之人。

东汉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汉和帝驾崩,年仅二十七岁。朝堂之上,群臣惶惶,天下未定,幼主即位,国事如麻。

在这风雨飘摇之际,一位女子挺身而出,以她的智慧与魄力,稳住了东汉的江山。

她,便是邓太后。

邓太后,名绥,南阳新野人,出身名门,自幼聪慧过人。她不仅精通经史,更兼有政治远见。汉和帝在位时,她便以贤德着称,深得皇帝信任。和帝驾崩后,她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开始了她长达十六年的执政生涯。

邓太后的首要功绩,便是稳定了政局。汉和帝去世后,朝廷内外暗流涌动,权臣宦官各怀心思。邓太后以铁腕手段,迅速平息了内部的纷争。她重用贤臣,如杨震、李固等,整顿吏治,肃清贪腐,使得朝政清明,天下归心。

在经济上,邓太后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她深知民为邦本,下令减免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同时,她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使得东汉的经济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

她本身极其简朴,并同样严格要求家人和皇室,她曾说,“食不过求饱,衣不过求暖,何须奢靡”。

在文化教育方面,邓太后也颇有建树。她重视儒学,提倡教化,广设学校,选拔贤才。她本人更是博览群书,常常与大臣们讨论经义,推动了东汉文化的繁荣。

她是中华第一个让女孩和男孩共同上学的女子,她开创了第一个男女共同上学的学堂,虽然只是针对官宦和贵族,但这已经是壮举。

她还亲自撰写《女诫》,教导后宫女子修身养性,成为后世女子教育的典范。

她投资造纸业,纸张可以大规模制造,并慢慢便宜下来,她是最初的推动者。

邓太后的外交政策也堪称明智。她深知边疆安定对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对羌族等少数民族采取了怀柔政策,既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又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袁华并不知道,这位太后被后世称为“皇后之冠”,后世的皇后大多以她为楷模。

但袁华从交谈里,知道这位太后,极其智慧,她隐晦的提到,要让一部分家人加入海外开拓。

袁华说:“海外开拓是有风险的。”

可邓太后却直白的说,“于邓家而言,此世间最危险之地,莫过于我死后的洛阳!”

袁华听懂了!

大汉这个王朝,极其依赖外戚。卫青,霍去病,霍光,这些名臣光耀古今,开创大汉雄霸之基业,却全是外戚。

但大汉的外戚,往往会遭到血洗,一轮接一轮,如风雪般,残忍而无情。

邓大将军在一旁默默无语,他虽然无愧于心,但也深知大汉的过往,深知一旦邓太后离开,邓家的危险。

太后最后说道:“我兄,必须与我共命运!可子侄无辜,请先生带他们去海之极,我邓家无所求,只求他们可以安度余生。”

袁华并不知道这个家族最后的命运,但他佩服这个女子的胸怀和毅力,佩服她挑起整个王朝的命运,甚至搭上自己的家人。

他说道:“十月,邓家可以派人加入去美洲的船队,我会安排好一切,请太后放心,华必竭尽全力为邓家留下血脉。”

邓太后点头,说道:“我若不死,必助先生开拓四方!大汉水深,洛阳寒凉,先生不要过多牵涉其中。”

袁华作揖,他佩服这位太后能看透世间的繁华,毅然送自己的子侄出海,避开未来的祸事。

太后离去后,大将军单独对袁华说:“我将安排第一批三万流民,前去南海,一来可以缓解大汉国库空虚,二来可以帮助先生开拓海外,请先生照顾好我大汉子民。”

袁华鞠躬道:“必不负太后和大将军,必不负大汉子民,我袁华会尽全力照顾好他们,不饿死一人,不冻死一人。”

大将军作揖,轻声说道,“我邓家子侄,也拜托袁先生了!”

袁华说道:“我会安排他们先去,并定期安排他们派人回来,向您和太后汇报他们的生活情况。”

两人不再多言,作揖拜别。

古塔听过后,问袁华:“为何,一国要如此对待有功之家族?”

袁华回答:“因为权力,和权力所带来的利益!”

古塔再问:“是否可以立法,保护有功之人?”

袁华反问:“你知道为何不奴族一个任期只有六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我在古代当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