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1/4 页)
听说这自行车,是督军与几个技术人员一起设计出来的,听说这生产线,是督军与一些技术人员一起搞出来的。
在担任川东北宣慰使、重庆镇抚府总长的时候,只要一有空,督军就必然到重庆自行车厂,指导大家改进自行车,研制摩托车。
太炎先生,说来你也可能感觉不可思议,督军能叫出重庆自行车厂每个班长的名字,督军能叫出重庆摩托车厂筹备处每个人员名字。
听他们说,督军与大家一起探讨自行车生产工艺,并常常对有贡献人员进行奖励呢。
章太炎一听,连连摇头道:哎,这个杨兴,怎么管这么细?难道像诸葛一生多谨慎吗?
何明德摇头道:太炎先生,说来奇怪,督军虽然过问得非常细,但不是像诸葛亮那样,事事亲历亲为,而主要是指导吧。
听一些在自行车厂工作的同事将,杨兴担任川北宣慰使、重庆镇抚府总长的时候,每个月都会将自行车厂,重庆兵工厂、重庆铜元局等大型工厂管理人员叫去,上什么品质课,上什么管理课。
说来也奇怪,自从建立品质部门后,产品质量提升非常快,你看看,这自行车,在五年前,还全部是木头架的,现在全部变为金属架了。
还有,产量非常高,听说在施行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后,推行流动生产线后,零部件、自行车产量倍增。
在国外,产能在5万辆的自行车厂,至少有1千5百多人,而我们,人员则比他们少了很多啊。
章太炎颇为不解,对经济,他可是门外汉。
大家边走边聊,片刻来到一个巨大工地,章太炎颇为不解,问道:明德,这,这是干什么?
何明德笑道:太炎先生,这就是摩托车厂,战地面积是自行车厂的三倍,听说分三期工程,在第一期,产量将达到5千辆,在第二期将达到3万辆,在第三期,产量可达到5万辆呢。
看着自行车厂房,看着正在动工建设的摩托车厂房,以及周围的丝绸厂、纺织厂、织布厂,章太炎陷入一片深思。
在重庆考察数天后,,章太炎给人在广州的孙文电文道:杨兴等人多为旧日同盟会会员,杨兴等人行为无不关系与各地军阀不同,余在重庆观之,其他各省军阀多在捞钱,而杨兴等人则在搞建设。
因此,余望前往成都,以探听中国人民党之虚实,以化解杨兴对护法运动之态度。
而就在这个时候,孙文也给章太炎发报,以游说杨兴加入护法军政府行列。
如此,章太炎一行坐上开往成都的长途汽车,前往成都。
坐着刚从美国引进的汽车,一面与司机神侃,一面留意沿途风景,那公路足足有二个车道宽,沿途长满茂密的庄稼,农户一个个面露喜色,正从庄稼地里面收割半年的希望与喜悦。
看到这一切,大家更是议论纷纷了,话语中离不开减租减息,现在各地农会权利很大,地租被限制在3成以下,农民辛苦一年,比往年多获得2成收入,这让一些人颇为感叹。
让章太炎感到欣慰的是,众人对减租减息的看法正趋于一致。就连车上几个富人模样的也认为高利贷害国害民,只要一沾到,就只能家破人亡。
现在可好,政府开办的民生银行、浚川源银行遍布各县,在各个县都有兼并当地钱庄,如此实力更加雄厚了。
现在,一般乡亲小额贷款,5个大洋以下什么的,只要农会开一个证明,立马解决。
就连那些跑生意什么的,只要抵押什么,贷款也非常方便,利息相对过去高利贷,那可以说非常低了。
如此众人减息高度赞同,也对减租减息运动敌意减少了很多。
虽然一些地主还隐约提起减租这桩事,现在地租不但减少到3成,而且地主不得随意退佃。
但现在木已成舟,再加上中国人自古秉持民不与官斗,何况各县各乡各村都建立起强大农会,广大佃农、自耕农都有农会撑腰,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明目张胆的反对减租减息,一个个只有暗自抱怨的份。
如此整个车厢气氛非常两级,那些年轻人,那些学生,工人什么的,坐在这新式汽车里面,一个个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而另外几个四五十岁的老头,一看就知道是农村中小地主,看着窗外正在收割庄稼的农民,长叹短嘘,一个个没精打采似地。
如此过了一刻钟,一个青年人的指着指着马路上的自行车,感叹道:你们看,这个老兄技术实在不错,用一辆自行车竟然托了几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