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2/4 页)
;君集等愆过,虽蒙宥而过更彰。足使立功之士,因兹而皆劝;负罪之将,由斯而改节矣。(《旧唐书·侯君集列传》)
。。。。。。
这奏章是劝说李世民不应对功臣大将轻加屈辱,更何况自古以来,“将帅之臣,廉者少,贪者多”,侯君集也不过是其中之一。不必深究他之罪,保他颜面
,让他得到改过的机会。
杜荷洋洋千言,列举了历史上几位名将的事迹,在为侯君集求情。
看着怔怔发愣的侯君集,李世民沉声道:“怎么样,有何感想?”
侯君集哼声道:“假惺惺的伪君子。。。。。。告我是他,为我求情又是他。这算什么,我呸。。。。。。我侯君集,才不稀罕!”
“你。。。。。。不可理喻。。。。。。”李世民作为一个大度的帝王,此刻竟让他气得说不出话来:“杜荷的第一封奏章,陈述事实,行臣子之能。而第二封,片字不
提你害他之事,只是一个劲的为你求情,图的是什么?他是不想大唐失去你这个人才,不愿见我大唐失去一位栋梁之才。还有杜相,他明知你滥用私权,害他之
子,却选择了沉默,也是因为不想我大唐失去栋梁之才。”
“你只以为自己功劳卓著,只认为他们害你,却从不反省自己的应对是否有失当之处。你怎么就是不会好好的学一下杜荷,学一下杜相?他们有容人之量,
能够为了我大唐,忍下你的过错,甚至不在乎你害他,为你说话。可你呢。。。。。。你又做了什么了?”
“除了满腹牢骚,满腹委屈,今时今日,身陷牢狱,也不知自省。更是乱编一些,有的没的事情来诬陷他。真以为朕是一个赏罚不分的昏君了?你说杜荷的
话,别说一点依据也没有,就算你拿出了所谓的‘真凭实据’,朕也一字不信。就如有些大臣说你恃功生骄,心怀反意一样。恃功生骄是真,但心怀反意,朕不
信。你。。。。。。好自为之!”
留下了这番话,他甩袖而走。
得到杜荷的求情奏章,他也觉得杜荷所言不错,侯君集千错万错也是有功之臣,罚的太重,让他在大臣面前抬不起头来。对他的未来有害,所以有心赦免。
这个时候只要侯君集能够说一句认错的话,哪怕什么也不说,也会得到赦免。
但如今侯君集非但没有改过,反而来诬告杜荷,告杜荷通敌。
这一告,彻底的将李世民给激怒了,侯君集的小肚鸡肠,杜荷的雅量高致;侯君集的恃功自傲,杜荷的沉稳谦让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饶恕之心,也消散无踪
了,只有一个念头,侯君集若不悔改,必须重罚。!~!
..
第五十章 返回长安
西川城外十里亭!
杜荷、刘仁轨正与张雄一一话别,在他们身旁还有一个四十许间的青年文士,长得是一表人才,皓齿明目,端的是风流倜傥,正是新任的安西都护乔师望。
“乔大人,安西之事,关系我大唐对西域的掌控。一切就拜托你了。”杜荷与张雄话别以后,对于新任的安西都护乔师望抱了抱拳。对于乔师望这个人他了解的不多,历史上对于他的记载也有些不足,但是从点滴资料上显示,这个人还是相当不错的。
历史上的高昌因为受到了侯君集的掠夺,所以很不稳定。直到第一任安西都护他的出现,情况才得以改变。他是庐陵公主的丈夫,是国戚,在任期间一遍扫平高昌中反唐势力,一遍稳定了高昌的民心,取得了非凡的效果。
事实上也是如此,杜荷对于李世民的识人眼光也有些佩服。
乔师望自从出现取代他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提拔张雄为西州刺史,对于他们定下来的政策不做任何的改动,而是一一照旧执行,只是在人事的调用处做了合理的调动。所以,他很是放心,知道李世民并没有调来一个庸才,而是以个真正怀有实干能力的人才。
乔师望虽是文人,却是游击将军出身,在灭东突厥之战中,立有汗马之功,为人不像一般文人扭捏,有些豪爽,抱拳道:“杜将军放心,在下才不如人,但也知萧规曹随一事,只要沿用将军留下来的制度,便能确保安西无恙。”
张雄也插话道:“张某也会尽我所能,协助都护为我大唐治理好安西这一地。”不仅仅是杜荷,这乔师望的表现也得到了他的认可,接着又道:“将军就无需牵挂这里的事情了,以您的年纪,您的才干!张某相信,不出十年,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