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2/4 页)
长安皇宫。太极殿。
李世民在朝堂上与满朝文武商议国家大事,春耕即将来临。这两年唐朝两次大规模用兵,对于粮草消耗极大。这春耕是否顺利,直接意味着来年是否有个好的收成。他对此格外重视,再三叮嘱司农卿,要抓紧生计,积极开扩田地,并且给出了许多的优惠,鼓励百姓生产。
诸多良臣也提出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李世民觉得合理。一一照办,即便存有异议,也没有凭借主观判断。而是提出来与大臣商议。集合众人之智来解决问题。
整个朝堂呈现一片祥和之气。
在他们这群真正的干练大臣面前,几乎没有什么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
所有存在的问题,都一一让他们克服。
在处理完政务后,李世民将话题转移到了军事上,询问了一切的调配情况。
“陛下,这征高昌比我们想象中的更要严峻,粮草消耗数量更是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计!十余万大军日耗粮约五千石。一月则十五万石左右。从长安自高昌需用时四月。期间粮耗粮六十万旦左右。运粮队两万多人,一月所耗之粮三万,四月十二万。这方才抵达高昌不久,我军以耗粮草七十二万石。日后陆续运送,运粮队不断的派遣,所耗粮食更多。依照估计,若远征军半年不胜,我大唐将元气大伤魏征脸色严肃的站了出来,一串串巨大的数字从他口中说出。
这数字之真大,令人震撼,满朝一片嗡嗡之声。
李世民也渐渐露出了惊愕的神色。
魏征此刻提出这个问题,也并非是打算追究谁的过错。而是要想办小法解决问题。
初唐最大的弊端就是人口少。经济农业上不来。
这是限制大唐发展的最大问题。
便在这时,殿外传来了前线战报送达的消息!
李世民动容的长立而起。急切道:“快快将战报给联送上来!”
内侍总管将战报,拿在手中,李世民让他当众念出声来。
内侍总管轻轻展开信纸,朗声读道:“二月十日,先锋将忠武将军毕,战报已被旁边一人劈面夺去。
李世民嫌弃他读的太慢,先一步将战报抢了过来,拿在手中细看:。杜荷退至黑绀岭抵御,西突厥驻扎险地赤亭谷,意图抵达本部大军。三日后,杜荷驱马冲阵,以五人伤亡,歼敌七万,高昌丧胆,猪文泰吓死。杜荷诱之以利,高昌举国归降。西突厥畦利失受我大唐和兵威,往西逃窜。阿史那步真与同一日献可汗浮图城来降!”
李世民彻底的让这一份战报给震住了。C!~!
..
第三十六章宝贝女婿
叮世民似乎难以相信众战报的内容,反复看了好几遍,膛猜肃。
这一下可将大殿下的大臣给急坏了,这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战役。大唐如今扬威天下,最关键的在于不败。自从李世民继位以后大唐的对外战绩保持全胜,而且啃得都是难啃的骨头。
不论是东突厥,还是吐谷浑、吐蕃都是在地方上赫赫有名的家伙,而大唐收拾他们却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可谓是所向披靡。故而一个个国家都敬服大唐,畏惧大唐,面对大唐的花花世界,不敢产生半点的凯觎之心。
可大唐一但失败,那敬畏之心,忌惮之心将会减产,甚至会有大唐不过如此的念头,直接导致战事的发生。
当然这并不是他们怕,以唐朝的实力不惧怕任何敌人,只是他们不想白白的浪费财力物力,打一些没有必要的战役。就如与吐蕃的战役一般,若不是杜荷来了一个割地赔款,唐朝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何况大唐如今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中,战事一多,直接会造成经济的退步落后。合理的安排战事,稳定而持续的发展是大唐最重要的治国方针。所以大唐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想打谁就打谁。先凝聚力量,累积实力。在力量达到巅峰的时候出拳,将敌人打死,然后再凝聚力量,休整恢复,再次等到数峰的时候出拳。
如此正是吸取了汉朝时候的教。
汉朝是与唐朝一样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但就是因为连年战争,不断的出拳打击匈奴,导致了海内虚空,户口减半的局面。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唐朝的如此决策无疑是最高明的。
故而唐朝不能败,只有不败,才能够稳稳的握住发动战争的主动权,想打谁就打谁。
此刻不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都焦急在心。
尤其是杜如晦,内侍总管念得话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