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不易忘去这两日的奇怪遭遇,日月坞规模之宏大,高手之多,也给他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天之后,王元度已赶到了襄阳,这时天才近午,他入城之后饱餐一顿,竟不投店换衣休息,带着满身征尘直奔城北。一路询问,最后到达一座高大深阅的府第门前。门房把他的一封密函送去,就出来领他入府,态度十分恭敬。
他被引领到一座幽静院落的一间书房内,房中除了书籍卷轴之外,墙上还挂着好几件古雅的剑和刀。
刚刚坐下不久,便有一个五旬上下的锦袍老者含笑走进来。
王元度起身行礼,道:“小侄叩见世伯。”
锦袍老者呵呵笑道:“世侄终于赶到,老夫这刻可放下这桩心事。”
他上上下下打量之后,又道:“世侄好一表人才,气度沉凝稳健,一望而知不是凡人。
令师的函中说未把你此行目的告你,因此,老夫须得向你略解释。”
他们落坐之后,那锦饱老者等仆人退出,才道:“老夫虽是出身襄阳张氏世家,但自幼性嗜武艺,初时从家中护院武师练武,其后投拜荆山老君观吕老观主座下,得窥内家心法。
二十岁时曾挟剑这游江湖,以此武林中才略有人得知张伯符这个姓名。由于老夫家财甚多,性喜交游,因此当时人称张孟尝。就在这段时间之内,结识了令师罗春山兄,其时老夫本以剑法自诩,可是令师的剑术比我高明百倍,使我获益良多。自后老夫专心功名科举之道,敛迹江湖,三十一岁时以进士出身选任兵部给事中,遂以全副精力为国尽忠。”
他眼中闪耀出灼灼的光芒,精神凛然,使人可联想到他当日仗着这股忠义之气在朝廷间出力任事的情景。
王元度因是文武全才,他的师父罗春山又是武林名宿之中见解超博之士,因此王元度不似普通的武林人物一般,对国家大事毫无所知,是以他怀着肃然起敬之心望着这位前辈人物。
须知明代的六部给事中的品秩虽然只是正七品,但给事中职掌侍女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六部一切章疏皆要经过该部的给事中。给事中得以封还执奏,封驳诏书的权力,凡六部所办之事,也受审核。换言之,给事中便是审举内部的监察人员,直隶皇帝,乃是皇帝的耳目。所以当时称为贵官。顾炎武的日知录曾盛赞这种制度说:“万历之时,九重渊默,泰昌以后,国论纷坛。而维持禁止,多赖科参之力。”
所谓科参,便是当日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
这张伯符想必精通军事,所以被选任为兵部给事中。
张伯符略略停顿了一下,便又继续说道:“老夫平生结纳天下英雄无数,但其后只有数人时有联络通讯,这几个人都是老夫最敬重的侠义之士,令师便是其一。因此,令师在三年前向我提及有意让你参加五年一度的武林盛事之时,老夫曾复以一函,要你至迟在期前一个月抵达舍下,或可略助你一臂之力。”
王元度这时才明白师父为何嘱他定要赶到之故。心想这些前辈人物真是以肝胆相交的君子,彼此信任守约,言出必行,这等风范,实在教人崇敬向往。
张伯符持髯笑道:“看你满身征尘,可知必是一路急行赶到的,但目下却不是休息地时候,须知自从二十年前第一次在金陵范家举行这金鳌大会之后,到现在为止每五年一度,已举行过四次,在每次金鳌大会举行之时,同时公布下一次在何地举行,下个月是第五届,决定在日月坞举行。而这二十年来,由于这个盛会的影响,天下武林造就了无数人才,比起昔年老夫出道之时,局面大不相同。因此,你下个月在日月坞露面之时,不管能不能压倒天下年少英雄,独占鳌头,但也不能失了面子,所以须得立刻进行。”
王元度肃然道:“世伯的训示,句句皆是金玉良言,小侄自当谨记心中。现下请世伯吩咐,小侄定必尽力以赴,以期不负爱重成全的厚意。”
张伯符起身道:“好极了,现在老夫立即带你去见一个风尘中的异人,你不必晓得他是什么人,他也不会问你的姓名。我与他的交情只能做到带你去见他这一步,至于他肯不肯传你一两宗绝艺,那就不得而知了。”
说到此处,他眼中泛射出自傲的光芒,又道:“说起来你或许难以置信,那便是这位异人性情古怪,普天之下,俊颜无数,但老夫相信只有我一个人能够带人去见他,并且向他求艺。”
王元度这时才觉察此事非同小可,像这等机缘,实在是天意默许才能碰上。试想一个是性情古怪的风尘异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