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页)
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固守社会传统与尊重个人隐私的分寸探讨夫妻间是否需要“一米线”——东西文化的碰撞捐款结余怎么办?——良心和规范装修的滋味——尊重个性与宽容共性城市垃圾何去何从——环保的理念与切实可行的操作面对克隆——医学科学进步挑战传统伦理家有琴童——功利与素质村里的故事——大法与乡规民约的关系对不起,老师——忏悔和宽容我的左手——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和尊重的理念推行家——社会人和人格的独立我们现在点击一个题目,使它最大化。窥一斑可见全豹——《村里的故事》。
《村里的故事》,策划是宣明栋、赵一工,播出日期是1998年7月26日。
本期节目嘉宾有4位,学者梁治平,对多学科的边缘交叉颇有研究。本次节目请他出山是想听他对现代法律如何利用本土资源的看法。作家陈源斌,创作的小说《万家诉讼》引起关注,经张艺谋改编成电影《秋菊打官司》后大红大紫。
我们可以感受一下他文字的精致与洗练:“太阳好起来了,何碧秋拿牙锹剁挑在麦田里的塘泥,剁完最后一墒了。她听说丈夫被打,将手上拾掇拾,回家看过伤势,转来找村长。”
这些事拍成电视剧,3集未必够。在陈源斌笔下,不过区区3行。
一个文笔洗练的人未必适应谈话节目,因为他说话或许也惜墨如金。好在,陈源斌挂职当过乡长,对于这个话题感同身受。还有河北的张志生和河南的赵来法,身份就是乡间的司法助理员。
节目就从老张和老赵开始。
老张说的是,一家人盖新房,开了后窗,结果遭到屋后邻居反对。理由是后窗一开,晦气就吹过来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盖房有开后窗的权利。
老张用了民间智慧,看人下菜碟。
他鼓励前院勇敢留窗的位置,用砖虚掩上。意思是,不是不能开,而是不愿开;他又鼓动后院杀鸡洒血,抵御晦气。一来二去,一场一触即发的争斗暂时被平息,两家相安无事,各过各的日子。
一年以后,后院翻盖新房,开了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