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盘点十大军师 > 第122章 王凌已殁

第122章 王凌已殁(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诸天穿越,从慕容复开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从霸主尼多王开始傲视群雄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三国如烟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戏说嬴政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情牵盛世恋歌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尤其是在曹爽被杀后,王凌公开上书,指责司马懿背信弃义,】

【按照原先约定,如果曹爽投降,】

【司马懿本应赦免其罪,并让他安享晚年。

【可结果却是“夷灭三族”

【作为曹爽的亲家,王凌自然站在曹爽一边,】

【利用自己四朝老臣的威望向司马懿施压,希望给他一个说法。

【然而,面对质疑,司马懿只是选择了拖延策略。

司马懿亲自撰写了书信给王凌,承诺将在几个月后的年会上为众臣提供合理的解释。

但实际上,他一完成这封信,就迅速组织并训练部队,视王凌为必须除去的威胁。

司马懿为人老辣,而王凌又岂是易与之辈?两人相识四十余年,从最初的信件交流中,王凌并未感受到一丝诚意,因此决心先发制人。

他联络了其外甥、时任兖州刺史的令狐愚,希望内外夹击,共同清除司马懿的势力。

尽管令狐愚在军事指挥经验上逊于王凌,但他谋略过人,对时局把控能力更为出色。

二人达成协议,打算年后起兵,联合魏国的忠义之士共同声讨司马懿。

但所谓世事难料。

仅半个月后,司马懿派遣长子司马师以巡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豫州和兖州视察,并很快来到豫州,在确认母丘俭未见异常后,随即转往兖州。

令狐愚不得不接见司马师。

不久之后,令狐愚突患重病去世,新任兖州刺史邓艾在一个月后上任,而这邓艾正是司马懿一手提拔的心腹干将。

整个过程显得过于迅速,几乎让人难以置信。

然而王凌并不知道令狐愚的死讯。

由于司马懿和司马师的刻意隐瞒,直到两个月后王凌才得知消息。

而此刻,司马懿率领的十万大军已经自洛阳出发,直扑淮南而来。

当得知司马懿的大军即将到达,且不仅有十万大军,还包括王基和王昶率领的援军时,王凌震惊万分。

此时他的军队仅有区区七万人马,面对此般压倒性的力量,胜利似乎遥不可及。

身为历经四朝的老将,王凌怎能轻易屈服?他率领兵马驻扎在淮河沿岸抵御敌人。

面对顽强的抵抗,司马懿调整了战术,命令王基和王昶绕路围攻寿春,而不必前往淮河前线。

王凌不知此计,导致寿春城防大为空虚,留守城内者多为老弱残兵。

王基与王昶迅速包围了寿春,使之成为固若金汤的孤城,并故意泄漏消息,令王凌的士兵知晓寿春被困的情景。

士兵们的心腹和财货几乎都在城内,因此寿春一失,战局便提前告终。

士气因此暴跌。

面对躁动不已的部队,王凌感到束手无策。

守卫寿春的力量不过是一群年老病弱之人,难以抵挡王基与王昶的猛攻。

若此时回头增援寿春,司马懿必将即刻出击,结果将两面受敌、全军覆没。

反战的声音逐渐在营中传开,恰逢其时,司马懿遣使向王凌许诺投降不会加罪于他,还允诺保全他在大魏淮南的指挥地位。

然而王凌并不信任司马懿的承诺,但许多士兵却心存动摇。

果然两天后,王基、王昶攻克寿春的消息传来,军队的士气尽丧,最终王凌无奈之下只好归降。

为示真诚,在渡淮河时司马懿特意与王凌共乘一舟。

抵达洛阳后,形势却截然不同。

司马懿立刻剥夺了王凌的所有军权,并以“拥戴楚王”

的书信为借口,给他强加上了谋乱朝政之名。

作为曹魏四朝的老将,年逾八十岁的王凌,临终之时却被背上了诸多莫须有的罪名,最终在悲愤之下选择了自刎,并留下了对司马懿恶毒诅咒——十余种各地巫蛊之术,使得之后司马懿原本硬朗的身子日暮途穷。

不到三个月,一代枭雄的司马懿已经卧病在床,气息微弱。

最终司马懿同年辞世,权力则交到了儿子司马师的手中,后者没有半点退位给魏帝曹芳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母丘俭因信息滞后最初对讨伐王凌一事并不了解。

而等到得知此战已成事实之时,王凌已殁。

随后,母丘俭接连上奏质问为何如此对待一位忠臣

目录
书圣亮剑之绝地双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