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武英殿和文华殿的区别 > 第11章 下江南钦差治水患 上条陈诸生献锦囊(1)

第11章 下江南钦差治水患 上条陈诸生献锦囊(1)(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江澄一世唤长安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铁血大将军王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在综漫世界登录主神空间袁燕这个开局有点惨啊!这个王朝叫大兴化龙:从火影世界开始北宋帝国兴亡史综影视之魅魔在小世界搅风弄雨奥特:开局被奥王赐宝十万大山:1840海贼王之天龙人的荣耀四合院:大力出奇迹被合金吕布捅死的我穿越星魂将同时穿越:我的九十九个分身阿斗:我为建文大帝大明仙师

位于南京畿辅之地的太湖,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然而,奔流不息的长江和涛似连山的钱塘的泥沙一天天侵蚀和淤塞,经年累月, 聚沙成塔,把它逐渐与大海隔绝,形成了一个方圆八百里、三万六千余顷的内陆湖泊。它 的周围因地势高低,则又群星捧月般分布着淀山、三泖、昆承、阳城等湖群,水乡泽国, 又有二百余里外的海洋调节,故而太湖周边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 的鱼米之乡。

因为水,所以水。水之利已不必多言,而水之害就成了这江南水乡的头等大事,何况 又在畿辅之内。故自永乐元年起,挂衔户部尚书夏原吉就被派往太湖治水,意在根治水淹 农田的问题。此时,泛舟在碧波万顷的太湖上,望着湖中若隐若现的莫厘山,原吉不胜感 慨,陛见时的情景和皇上所寄予的厚望犹在眼前。

浙西大水,水漫太湖,数千顷农田被淹,国家赋税重地、太湖周边的苏、松等府受灾 尤重,不少官员因坐视水患,被逮下狱。地方大员的疏治不力已令人气恼,早朝时群臣又 争论不休,相互推诿,莫衷一是,永乐大发了一阵雷霆,之后,便把金忠、郁新、夏原吉、 蹇义等六部几位重臣找来,在武英殿便殿议事。

“我朝财赋重心在江南,而江南的财赋重心则在苏州、松江、嘉兴、湖州等府。”永 乐开门见山,还带着方才上朝时的怒气,声调很高,早就迫不及待了,“众所周知,太祖 创业之时,依江南数郡之供应,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北破大都,赶走残元。开 国以来,洪武二十六年,国家税粮二千九百四十四万余石,而苏、松二府税粮四百零三万 石,占到全国税粮十分之一还强,甚至比同是江南的其他省份的数目还多。”

永乐声音低下来,像是愧疚,又像是无奈,“然苏、松等府比年水旱相继,民罹饥寒, 朕深忧之。虽朝廷赈济及时,然蠲免税粮动辄数百万石,只出不入,已严重影响国库收入。”

“臣对近年苏、松等府罹灾状况了解一些。”户部尚书郁新说,“去载以来,浙西诸 府淫雨至十日不休,低田尽没于水,高处水亦数尺,农人无奈,祈天不应,一桶桶、一瓢 瓢舀水救田,岂补于事?无衣无食,腹饥力竭。小儿呼父母,老弱觅壮儿,饥行于道,至有投于河者。待有司禀于朝堂,陛下发粟赈济时,不知已死了多少百姓。”

永乐皱着眉,灾后惨状他可以想象。但赈济只属于事后补救,于水灾无补,关键是要解决泄水问题。

夏原吉道:“ 臣早年奉命到南方巡察,对苏、松诸府地势稍有了解。太湖如一盆之底, 地势最为低洼,苏、松数府位于太湖之滨,每年夏季暴雨时,太湖接纳了附近杭、湖、宣、 歙等数府的洪水,开始暴涨,而倒水入海之吴淞江年久失修,淤积过重,致湖水下泄不畅 淹没良田。为今之计,疏浚泄水才是根本。但以区区苏或松一府之力怕是难以解决。”

原吉的话说到根本,永乐点了点头,他对自己力排众议擢拔的这位尚书十分满意,早 晚有一天,夏原吉会全面接替郁新,成为大明度支钱粮的第一能臣。

洪武年间,永乐对夏原吉的为人处世只是有所耳闻,所以,他更相信自己的眼力,建 文四年七月,户部侍郎夏原吉和吏部侍郎蹇义一起成为永乐任命的第一批尚书。上任伊 始,原吉佐理郁新,不便插手部务,便受命对洪武以来的赋役诸制一一做了审定,建白陈 策三十余条,繁文缛节于行不便的一概简化,做了一件上得帝心、下得民心的大好事。永 乐高兴地说:“祖宗之大经大法万世万代不可更改,其他诸制诸条就当因时因地损益,以 便下民,岂有恒久不变之道?官民上下既以为便,全面推行就是了。”

这以后,永乐对原吉更加信任。刚才一番话,原吉又抓住了关键,深合了皇帝之意。 永乐接话道:“《禹贡》上说 :‘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什么意思,就是连通江海的三 条大江疏浚了,太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卿与朕的想法契合,唯其如此方可根绝水患。 某郡、某县既不能独立承担,那就由朝廷派出钦差,协调各方,通力合作。金忠说说,谁 做钦差最合适。”

皇上所谓《禹贡》的“三江”即吴淞江、刘家河、大黄浦,那是太湖泄水出海的三大 江河;“震泽”是太湖的古称。

几人中,除郁新外,金忠年纪最大,又是燕邸旧臣,论资历、论亲疏,他人都无可比 拟,且处事低调,为人谦恭,深受同僚尊重。皇上不直说却点了他,他就明白了皇上的意

目录
骑刃王:开局救下青飘飘英雄联盟之灾变时代抗战从周卫国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