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1/2 页)
(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当双边马镫横空出世之际,林北兴奋不已,他立刻召集了众多从未骑过马的士兵前来尝试一番。这些士兵们战战兢兢地爬上马背,心中充满了忐忑与期待。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很快便发现驾驭马匹竟然变得如此轻而易举!这一神奇的现象令在场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众所周知,那些异族之所以能够拥有高超绝伦的马术技巧,原因在于他们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与马匹朝夕相处。自小开始,他们便学会了骑马放牧,从而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本领。此外,由于异族所在地区缺乏铜、铁等重要矿产资源,导致他们制造的马具相对简陋,马背上仅有简单的马鞍,而不见马镫的踪影。
回溯历史长河,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单边马镫已然存在。不过,当时这种单边马镫的设计目的仅仅是为了方便人们更轻松地上马翻身而已,并不能真正助力骑手在马背上施展出强大的力量。
一边的马镫不好借力,若是一个不注意,那就容易侧翻。
而今,双边马镫的问世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成功地突破了以往常人难以在马背上有效发力并挥舞兵器的局限性,使得骑兵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相比之下,汉族人在马背上却一直处于先天不足的劣势地位。对于大多数以耕田为生的普通百姓而言,他们终其一生或许也只是勉强骑过几次耕牛罢了;至于接触马匹这类活动,则往往成为富家子弟的专属娱乐项目。正因如此,长期以来,汉人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更多地只能依赖于严密有序的军阵来抵御敌人的进攻。
只见那健壮的马儿安静地站着,驯马师熟练地将缰绳轻轻地套在了它的头上,并仔细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和松紧度。接着,一个精致且坚固的马鞍被稳稳当当地放置在了马背之上,这个马鞍还特别配备了方便上下马的双边马镫。如此一来,无论是经验丰富的骑手还是初涉马术之人,都能够相对轻松地上马骑行。
一旦双脚踏入这牢固的马镫之中,人的身体仿佛与马匹融为一体。在马背上,骑手们的腰部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可以自如地舞动各种沉重的兵器。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训练之后,即便是在高速驰骋中弯弓搭箭这样极具难度的动作,也变得游刃有余起来。
此时,林北放眼望去,那些刚刚骑上骏马的士卒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他微微一笑,转头对身旁的波才说道:“既然大家士气如此高昂,你快去安排一下突袭鲜卑的具体事宜吧!”说罢,他信步走向不远处的高台,准备好好欣赏一番这些儿郎们即将展现出来的飒爽英姿。
不多时,所有的战马均已分配完毕,各类装备物资也都准备妥当。随着一声令下,管亥率领着这支精锐之师踏出了军营大门,如离弦之箭一般向着外边的鲜卑斥候疾驰而去。而波才作为全军的统帅,则需要坐镇后方统筹全局,因此此次出征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管亥的肩上。
那些个鲜卑斥候,远远地望见军营之中有大批部队如潮水般汹涌而出,顿时脸色大变,急忙飞身跃上战马,调转马头,准备向后疾驰而去,以便尽快将这一重要情报传递给后方大军。
不得不说,这些鲜卑斥候的骑术确实堪称精湛,他们驾驭着胯下的骏马,如风驰电掣一般飞奔起来。然而,管亥等人也绝非等闲之辈,只见他们紧紧咬住不放,如饿狼扑食般穷追不舍。
眼见追兵紧追不舍,鲜卑斥候们深知逃脱的话有些难度,于是当机立断,迅速分散开来,试图以此来打乱管亥等人的追击节奏。管亥冲在队伍的最前方,他目光锐利如鹰隼,瞬间洞悉了敌人的意图。只见他高高举起单手,做出一连串简单而又准确的手势。紧跟在他身后、仅落后一个身位的亲兵们心领神会,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紧接着,这些亲兵们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各自麾下的士兵,朝着四散奔逃的鲜卑斥候冲杀过去。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刀光剑影交错纵横,整个战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而此时的管亥,依旧率领着大部队沿着既定路线奋勇前行。望着前方那几个拼命逃窜的鲜卑斥候,他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暗骂道:“这群家伙,还真是烦人!”随即,他毫不犹豫地将手中那把沉重的大刀反手背到身后,然后从腰间解下一条结实的布条,迅速地将大刀与自己的身躯牢牢捆绑在一起,以防在激烈的战斗中大刀不慎掉落。
做完这些之后,管亥伸手抄起悬挂在马匹侧身的硬弓,同时从背后的箭囊中抽出一支锋利无比的箭矢。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