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认租商铺的个体户(第1/1 页)
改革开放以后,华夏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到了九十年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也跟着时代的步伐发生了改变。 虽说不是人人都想下海做生意,但是下海浪潮如同雨后开花一样,早已经开始蔓延到了全国。 所以周边有一个新市场的开发,自然能够吸引到一些敢于开拓的人。 …………………… 张国庆的南漳县之行,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其中周培林和周家军两父子可是帮了不小的忙,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就有几十户明确表示愿意去看看,还有不少也在暗自考虑。 三天之后,张国庆回了桑木镇。 跟着一起回来的不只是陈文兵,还有周培林一起跟着过来的。 秦文海没有想到,周培林会将水产批发部干的风生水起。更没有想到,他居然跟着张国庆一起过来了。 “文海老哥,几年不见了哟儿,你可是越发年轻了哈!” 周培林有些激动,和秦文海两手握了良久才分开。 故人相见,就差一点激动的热泪盈眶了。 “培林,你倒是白了一些头发,怎么这两年都没回汉川?” 秦文海向周培林问道。 “唉…………爹娘不在了,回去还有什么意义?徒留伤感罢了……………倒是文海哥,你老娘身体还好吧?” 周培林问道。 “还好,老娘耳不聋眼不花的,老家有老二文汉照看,我不是很担心。等放暑假,文汉还能带老娘坐车过来我这边住一段时间。” 秦文海对周培林说道。 秦文海还有一个弟弟,叫秦文汉,比他小三岁多,在老家汉川的一个中学当老师的。 秦文海自己扎根在北山,家里面有个当老师的弟弟照顾老娘,自然是放心的。 “对了,培林,你怎么跟着国庆一起过来了?你那边不忙吗?” 秦文海向周培林问道。 “忙啥呐,那边有家军看着,应付得过来。 我来这边还不就是两件事嘛,一是来老看老哥你一家,二就是国庆说的这个新市场,我也想来看看。 说句实话,现在家军这孩子大了,我也想给他提前找找路子。趁着膀子还有点力气,能干几年,我还是过来看看。 毕竟在南漳县竞争太大了,干什么都不好干。” 周培林对秦文海说道。 周培林的儿子周家军比秦文海的儿子秦彪大了四岁,主要的原因还是周培林结婚比较早。 都是将近五十岁的人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已经都是为子女谋前程的时候了。 现再要是不干,再过个几年就真的干不动了。 “唉,你看我,还让你们在外面…………走,培林,进店里里面坐哈儿,国庆…………” 秦文海只顾着说话,确是忘了几人一直都还站在外面,连忙对车里的几人说道。 “姑父,叙旧的事不急,这两天他不会走,周叔想先去看看市场。待会去老周那吃,有您叙旧的时候。您跟雪梅姑姑说一声,中午就别弄饭了,待会一起过去。” 张国庆坐在副驾驶上,对秦文海说道。 “哈哈…………你小子可真有你的。行…………雪梅,饭别弄了,培林过来了,等会跟着国庆下馆子去。这会儿店里事情不多,我跟着培林一起去新市场看看吧……………………” 秦文海跟张雪梅交代了一声之后,也坐上了车。 “行,你们去吧!” 张雪梅正准备倒茶,却听到了秦文海的话。出来打了声招呼后,车子就往新市场那边去了。 …………………… 陈文兵将车开到市场外面的停车区后,几人下了车。 刚下车,就看到了一条长队的人在管理处前面。 “张总,您回来了!我是临时招商项目经理,朱浩。” 市场负责招商的经理朱浩,一眼就认出了过来的张国庆。 “嗯,你好,朱经理!你这眼神不错,咱们只不过打过两次照面,你还能一眼就认出我来。嘿嘿…………咱们招商项目部的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都得跟你一样,要眼尖才行。” 朱浩以前跟张国庆打过几次照面,是个正儿八经学工商管理的大学生。 “张总,这话说得。吃谁的饭,要是分不清,那我这也算是瞎了眼睛了。嘿嘿,走…………带您过去看看…………” 朱浩半开玩笑的对张国庆说道,言语间听得让人舒服。 今天可是正式开始登记招租信息,朱浩浩亲自坐镇市场,看着手底下的的工作人员对一些商户的服务进行监督。 良好的促进了这些排长队的个体商户,开始对商铺进行认租。 因为每一个铺位的面积大小不同,位置不同,所以租金有差异。 好位置,自然都是抢手货。 这么多来认租的,其中有四成来自于老市场,另外有六成来自于各乡镇和县城的一些想开铺的个体户。 周培林这可算得上是第一个来新市场看铺子的外地人,看到这么规范的建筑物,和排着长队认租的个体户,他的眼睛都有些红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