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1/4 页)
“米卢,塔古斯。可别死啊!”看到这情景,在维拉山上的李必达也不由得捏了把冷汗,开始担心起来——喂,三个大家伙,就看你们的了,只要你们冲上去,撞塌一两处塔楼,驱散上面的守军,就能打开整个局面。
但显然蛮族兵士们,事先对如何应付战象有所准备,他们的招数是用磨尖后的石头,套在棒投器上,疯狂地朝庞大的战象身上砸,虽然技艺娴熟的象夫不断引导战象规避着,但它们的目标是在太过于庞大,终于有块石头凑巧打中了个大象的眼睛,它因为疼痛狂叫狂冲起来,根本不听象夫的喝骂,横着跑动起来,把友军两个龟甲阵彻底撞散,一名百夫长跳着脚,大声斥骂着这些皮肤满是褶子的巨兽,结果因躲闪不及,当初被发狂的大象用鼻子卷起,重重掼在地上,砸起一溜灰尘(看得李必达浑身一紧),然后又被象腿来回狠狠踏了几下,估计连骨头血肉都无法收殓了。
大象的发狂,让原本紧密相依的龟甲阵开始混乱起来,李必达居然看到了米卢与塔古斯他们了,这些老兵个顶个是怪物,就算队形彻底散了,也能伏低身子,把盾牌倒挂在脖子和背后,猫着腰朝己方安全区域狂跑,其速度让蛮子也咋舌不已,这样能保证大部分人生还。
另外,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十军团还有三个龟甲阵百人队,大概是在火光和烟尘中,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情况,继续朝着城门方向推进,标枪阻拦不了他们,石块和车轮阻拦不了他们,于是乎他们在城门享受到了自上而下倾倒的沸油的“待遇”。
沸油无孔不入地在甲胄和盾牌的缝隙间渗入,到处都是人肉和毛发被灼伤的味道,老兵们即便是怪物,但毕竟不是金属雕像,惨叫声里,他们的队形彻底溃散了。。。。。。这时,奥尔克雷西城的正门大开,突出了无数手持短剑的蛮族兵士,这种地形使用长矛已毫无意义,他们驱走了准备架设攻城机械的罗马散兵,这样“莽夫”色克底流斯对奥尔克雷西城的此日强攻,归于失败。
这个结果早在李必达的意料之中,这个希腊人筑就的古城实在太牢固了,再配合天生就会战斗的凯尔特人与伊伯利亚人,在这个没有大型火炮的年代,依靠强攻是不可能取下的。
这时,小霍腾休斯那边阵地吹响了告急的号角——李必达猛然看到,奥尔克雷西城的侧边城墙下,突然出现了大群蛮族骑兵,看来是事先隐藏于彼处,朝着后退的十军团第一大队猛扑而去,目标很明显:不让罗马人有重整队形的机会,并追杀对方的溃兵!
还没等李必达下达具体命令,树林里的十二门“骑兵砲。改”就呼啸而出,迅速列好阵势,抵近半埋在事先挖掘好的半斜的壕沟里(降低了射界,这样不用解下铜链退下砲车就能发射),对骑兵群急射了两三波弹雨,砸得对方人仰马翻了一批,随后就又急速退回了密林里的阵地里,隐没不见。蛮族骑兵没头没脑地被维拉山的罗马人打击了番,也丧失了突袭的锐气,更不敢深入密林去寻仇,因为他们看到,那儿到处是矛尖的闪光,很可能是个杀阵陷阱,便只能慌乱地退了回去。
骑兵砲。改分队这次极有效率的出击,让李必达很是满意,当然也得益于他又进行的一项百里香军团的小改革:那就是干脆独立出个辎重百人队,从属在骑兵砲分队下,专司其后勤和土木作业,这样就能砲手专心射击,两者无论行军还是作战都伴随一起,兵士都享受高额粮饷,故而积极性颇高。
家伙们,不错嘛,都会掩护砲击了!李必达想如果自己现在手里,要是有根单筒望远镜,那该是件多拉风的景象啊!
第30章阿庇斯的方案(下)
此刻天际已然落日,巨大血红的夕阳印染在奥尔克雷西城后的双子湖泊上,整片水域就像烧起来般,李必达看了看这美景,突然朝着那边跑动起来,随即他在维拉山的另外一端的某处山坡,才看到了湖泊上,远远出现了不少小型的船只,朝着奥尔克雷西城的方向驶来,如果他没猜错的话,这是给城内蛮族补给粮食和食盐的运输船,从很远的山谷里的隐蔽河岸出发,因为彼处全是相连的岩洞、沼泽和芦苇地,指望派大队人马去清剿根本不现实——叛乱蛮族的韧性很强,他们从各个部族里,不辞辛苦地聚沙成塔,把分散的粮食给养集中起来,再朝抵抗据点里输送。
这就是两千年的胡志明小道啊!
要不要组建个小型船队,切断这条湖泊上的补给线呢?不行,不可行,现在根本不了解奥尔克雷西城背后靠着湖泊的城防工事是何种态势,贸然去搞破交战的话,比如会遭到敌人水陆夹击,损失是无法预料的。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