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不时有如丝如带的云带飘来,环绕身侧,天气倒是十分寒冷,只是没有一丝山风吹来。
整个山崖空空荡荡,渺无人踪,罗衍搜寻再三,也没有发现任何奇异的地方,就连面前这个石洞也是一眼望到底,与其说是个石洞,还不如说是一个石龛,深仅丈许,高约丈二,当中摆放的一尊石像,是山谷内唯一碍眼之物。
石像仅有半边身子,齐腰而斩,稳稳当当地放置在石龛内,雕功倒是十分精细,面容毛发,栩栩如生,就连左边脸上的三个箭孔口雕刻出来,陷进半分,双目微闭,嘴唇略张,给人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
在对正入口的巨壁上,由上至下刻着“天道何物”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从崖顶直排而下,首尾相隔,每字约有五丈大小,字迹如龙走蛇,一气喝成,气势浑厚磅礴,仿佛每一字上,都有剑气飞扬,罗衍一见,整个心神顿被吸引,心神激荡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他浑然不知道,体内初有小成的先天剑气蓬勃欲发,指尖飞出丝丝若有若无的剑气,手中所持铁戟隐隐泛起一层奇异的光辉,月牙上云气缭绕,浩瀚如海的能量从戟身源源不绝地向他体内涌去,天然运转体内七经八脉。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他才注意到四个草书大字旁边刻着几行字迹,只是小上了许多。
“余七岁学剑,十岁入道,三百载有成,进窥剑道至境,将毕生道法剑术,合为一式,名曰天剑,以雷霆为锋;日月为锷;星汉为脊;沧海为镡;六合为夹,上决苍穹;下断无涯;此剑一出;何以争锋?
余为求最后一着,裂天证道,御剑飞升,周游天下,南游长夜诸岛,北至光明圣境,东临归墟无涯,西访须弥群峰,以剑论道,拜会天下仙灵异士,再无一可与抗手之辈,正欲开宗立派之际,道家四九天劫降临,仅一乾天神雷,余剑折人伤,方知天地之威,岂是余这狂妄自大之辈所能撼动?
余劫后余生,才悟阴阳消长之妙,乃隐居于此,借此间九天罡风,自消前孽,坐关之初,始悉玄根,自修正业,方明剑道小技,岂为天道?”
罗衍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才从震撼中惊醒过来,整个山崖空空荡荡,渺无人踪,搜寻再三,也没有发现任何奇异的地方,就连面前这个石洞也是一眼望到底,与其说是个石洞,还不如说是一个石龛,深仅丈许,高约丈二,当中摆放的一尊石像,是山谷内唯一碍眼之物。
石像仅有半边身子,齐腰而斩,稳稳当当地放置在石龛内,雕功倒是十分精细,面容毛发,栩栩如生,就连左边脸上的三个箭孔口雕刻出来,陷进半分,双目微闭,嘴唇略张,给人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
“不知道此像又是何方神明?”
罗衍心头思道,不过眼前依然不见救他的仙人现身?不过他心里已经隐隐知道,救他之人,就是壁上刻字的那人。他望了望手中的铁戟,晒然一笑,此间主人光是留字的心胸气度,就令他高山仰止,岂又会贪图他这区区宝物?
“不知何方仙长出手相救?江南罗衍,叩谢仙长大恩!”罗衍跪倒在雪地上,恭恭敬敬地朗声道。
“小友无须多礼!”从身前那半截石像传来一道破锣般的声音,语音枯涩,十分难听,倒让近在咫尺的罗衍吓了一跳,整个身体一下平平弹出三丈外。
“老朽在此枯坐多年,全身已经化为僵石,惊扰之处,还望小友见谅!”石像也不见开口扬声,低垂的双帘好似微微一动,两道尺许长的银光从眼中电射而出,如同灵蛇吐信,吞吐不定。
“眸生冷电”!
光是这一手就足以让这座石像中人在天下间开宗立派,成为一代宗主,而且对修道人来说,这更意味着大道将成,飞升紫府仙阙已非白日做梦。天下间修仙求道之人何止千万,但能够达到这个地步的少之又少,没有多生的积修和今生的苦行,万难有如此成就。
修仙求道,岂是儿戏!光是修行路上的重重难关,就让无数人止步不前,难有寸进,更不用说随之而来的三灾五难八劫和每隔四百九十年一次的四九天劫,无论哪一样,就足以让人粉身碎骨,魂消魄散,做鬼都没有可能。但反过来说,只要一朝道成,就能霞举飞升,成就天仙位业,籍注长生,飘然物外,更有甚者能达到金仙地步,万劫不坏。所以无数人纵使知道前途险阻重重,也义无反顾,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全力以赴,不达目的,势不罢休。
石上道人更是深知其中三味,他能到今日地步,则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仅结下了几个深仇大敌,更失去了半边身子和一只手臂,若是掀开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