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第2/4 页)
侍女们生怕徐妃的这一狠招,会使王爷大起反感,甚至会在盛怒之下弄成可怕的后果。
徐昭佩却要侍女们放一千个心,淡笑道:“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会,眼不见心不烦。这样也好,与其维持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倒不如另外择人而嫁。”
谁知萧绎的修养,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明明知道徐昭佩故意要惹他生气,却视若无睹,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就这样,又过了若干年。当年梁武帝以“天心不可违,人心不可失”为由而当上皇帝,灭了南齐,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观政听谣,访贤举滞,悉罢女乐;尤其自奉俭约,衣食简朴,为听取民情,更设傍木肺石,使下情得以上达,于是到处出现一片升平气象。
不过,他老人家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尊信佛教,相传现在和尚头上留戒疤,就渊源于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被赎身再为皇帝,除了天天诵经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讲经说法,常常夜以继日,一连讲上七八天,才告一段落。
那时全国的僧尼,竟然近全国人口的一半,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余所。
梁武帝再也没有统一华夏,澄清天下之志,国事多流于形式,终于酿成侯景之乱。
侯景本是北朝东魏中原地区的太守,因与东魏宰相高澄有隙,以河南之地来降。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惜梁武帝处理不好,又使反复小人侯景转过来反梁。
对侯景的叛乱,梁武帝大言不惭的道:“是何能为?吾折鞭以笞之。”
但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改元承圣,成了梁元帝,徐昭佩被册封为贵妃。
然而,萧绎仍旧习不改,依然以读书属文为乐,动辄与文武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
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
既然萧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于是宫人们纷纷找寻情感出路。徐昭佩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终于按捺不住。
她找到了一位叫做暨季江的美少年,眉目俊秀,举止风雅,初时还自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每当萧绎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老庄之道时,也正是徐贵妃与暨季江在深宫内苑中尽情欢乐的时候。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
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徐娘老矣,犹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
后世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不减,常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便是由此而来。
暨季江的轻薄话,很快传到了梁元帝萧绎的耳朵里。
奇怪的是,他仍然无动于衷。左右的都为之愤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梁元帝久滞江陵而不还旌建康,使得与梁国接壤的西魏大起恐慌。因为江陵靠近西魏,以为萧绎是要进攻西魏,于是紧急整军经武,准备向江陵用兵。
萧绎是个连老婆都不爱,老婆偷人连醋都不会吃的皇帝,整天只知沉浸在老庄之道中。
等到西魏大军围困江陵,他尚且集合百官大谈老庄之道,及至敌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视敌情,还口占一诗,群臣中竟然也还有唱和的人。迂腐如此,自然令人浩叹。
南城已陷,火光冲天。萧绎来到东阁竹殿,命左右尽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多卷,又用宝剑狂砍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而那徐昭佩,在后宫之中紧紧拥抱着情郎暨季江,原以为海枯石烂,此情不移。
不料暨季江听说都城已被攻破,在此紧要关头,竟然毫无留恋地挣脱情人的拥抱,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徐昭佩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恰好萧绎来到她的身边。徐昭佩发疯似地抱住她的皇帝丈夫,是悔恨,是求助,说不清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拼命地摇晃着梁元帝萧绎。
许久,梁元帝萧绎冷冷的道:“那人呢?”
徐昭佩无言以对。萧绎无可奈何的道:“事已至此,尚有何待?”
徐昭佩心碎了,泪也干了。在晨鸡初唱,魏兵大举入城之际,她便自缢于宫苑中的葡萄架下。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徐昭佩,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通天神火柱,祭出时共八根,高有三丈余长,圆有丈余,按八卦方位矗立。每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