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页)
场停车时,保安拒收停车费,问他为什么,才知道因为他是沅江人,见到家乡的车感觉很亲切,要照顾一下老乡。第二次是在从广州去深圳的路上,一辆警车在我后面鸣着警笛超车,车上的警察朝我指指点点,我以为是自己犯了规,颇为紧张,后来才听见他们在喊:“老乡!”第三次是停在深圳一个住宅区内的时候,我正在擦挡风玻璃,一名穿着保安制服的小伙子围着我的车子转悠,我正在纳闷,他忽然红着脸问我:“你是沅江人?”我说:“我是长沙人。”他说:“不好意思,我还以为是老乡。”
湖南留不住本省的人才,也没有必要把本省的人才强留下来。湖南人没有贪恋故土的观念,也没有力争让自己的家乡成为国内率先富裕起来的省份。一代又一代湖南人,跑到全国各地从事各种事业,有的是为了个人的前途,有的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但是,当他们功成名就的时候,他们不会像项羽那样大搞“衣锦还乡”,也不会像爱新觉罗的后代,把自己的老家弄成“奉天特区”。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在攻打下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以后,押着大船把银子和财宝运回湖南。他回到老家,看到堂屋里堆的银子和谷仓里的谷子一样多,他便犯愁了。银子多了,怎么保管呢?想来想去,金银珠宝不能吃不能穿,银票埋在地下还怕发霉,不如用来盖房子吧。他决心把故居建设得富丽堂皇。
曾纪泽企图阻止叔叔大兴土木,拿出父亲过去写给叔叔的家信。
曾国荃笑道:“你父亲信中是说怕府第在乱世难免被毁,如今太平军已被我大清荡平,天下即将太平,已不是江西那时的情况了。”
曾纪泽认为叔叔说得有理,于是叔侄俩把荷叶塘老家改建成相府所在地,同时改造了曾国藩出生的屋子黄金堂。
曾国藩并不知道这事。后来他回家看到改造后的屋宅,觉得过于招摇,非常生气,令人把府前“毅勇侯第”的横匾摘除,并表示他一辈子也不入住。他对兄弟子女说:“天下多难,此等荣华均未必可靠!”
后来,曾国藩兄弟和曾氏后人纷纷移居大中城市,荷叶塘的屋宅,终于成为一个古迹,如今已经破败。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主持全国政局的湖南籍领袖们,没有让家乡人享有任何特权。他们没有把自己的老家搞成工业基地,也没有把许多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放在湖南上马。
湖南人默默支持全国的工业战线,自觉地把湖南建成一个后勤基地,为外省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粮食。几十年来,湖南一直是全国的稻米、油菜、苎麻的最大生产基地,担当着中国“粮库”的角色。
湖湘子弟遍布全国,湖南成为人才输出大省。同时,湖南扛起了与自己经济实力并不十分相称的财税上交任务。在分税制没有实行之前,湖南的纳税额在全国是排得上名次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湖南是培育各种人才的摇篮(3)
湖南作为伟人故里,发展速度并没有走在全国前列。直到今天,湖南革命老区的经济文化状况,依然令人为之叹息。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湖南人乐于发扬这样的精神。即使在湖南的经济发展已经显得吃力的时候,湖南人依然保持着充分的乐观,表现出淳朴的憨厚。
在某些地方热衷于到北京“跑部钱进”的时候,湖南人仍旧保持着不靠裙带、不靠关系的传统。毛泽东是不赞成“苟富贵,不相忘”的。重乡谊可以,但他绝少念乡情而提携谁。毛泽东反对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他在1942年所写的《整顿党的作风》中明确地阐述了他的看法。他从湘赣根据地、湘鄂根据地和湘鄂赣根据地带出去了一大批湖南、湖北和江西的干部,到了陕北以后,大力提拔北方干部。解放战争中,随着大军南下,留在南方的北方干部人数众多。毛泽东曾对西南的领导干部说:“看《三国演义》,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更要看组织。北方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
中国目前需要缩小或消除三大差别:城乡差别,东西差别,人均差别。不幸的是,湖南的三个差别都很显著:湖南农村占地广阔,城市化水平低;湖南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很大,与西部欠发达省份有些接近;湖南人均收入水平令人汗颜。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相比是个什么样子,不说大家也知道。
曾几何时,湖南南部的乡民,总是议论粤北人日子过得多么苦,逢年过节,会到湖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