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1/4 页)
趁着二堂哥诸人下学回来,既是凑齐了人马,赶紧把试验给做了。
否则等到夜里头,有着方良在,说不得到时候一个个就都醉醺醺的了,还做哪门子的试验的。
索性简单的很。
一溜装着清水的小碗,先是花椒同六哥刺破手指,两滴确有血缘关系的血液同时滴入一只小碗中。
瞬间,所有人的注意力就都放在了小碗上。
就见两滴血液入水后,并没有保持滴入时的“血珠”形状,也没有想象中相溶时的倏地靠近,而是渐渐散成了不规则的形状,甚至于水中都可以看到血液沉降时拉出的“血丝”。
慢慢沉到碗底后,两滴血也仍旧各自为营。只随着时间的推移,淡红色的晕染逐渐加大,直到两滴血液慢慢化开,将杯中水染成了深深浅浅的淡红色。
丁香瞪圆了眼睛:“这就是相溶吗?”
随后手指头都快戳到捏着绣花针的茴香的身上了:“二姐二姐,下个轮到我了,我和方表哥试一回。”
然后换了一碗清水,两滴没有血缘关系的血液同时滴入,随后就在大伙儿的眼皮子底下,又重复了一遍方才的过程。
☆、第四百零一章 试验
秦家三代的这串小字辈们,虽说年纪不很大,好些个仍旧心性未定,可对于说起来并不算普及的“试验”二字,其实不但不陌生,而且已经可以说掌握的非常扎实了。
毕竟自打四年前,花椒试验性地壅制出秦白芹之后,花椒的“天马行空”就感染到了家里的一众小字辈,兴趣使然,纷纷开始跟着花椒在秦白芹上奇思妙想。
而且还不光是纸上谈兵这般信手拈来,而是真的人人个个都切实参与其中,果真耗费精力工夫去进行各种在当时看来或许只是为了好玩儿,或许只是为了天马而行空的诸多试验的。
从秦白芹的育种选种、肥水管理、病虫害的物理防治等等技术上的强化规范上,到壅土、收获、清洗、贮藏这一系列环节上的不断探索上,再到秦白芹的优质高效栽培以及品种开发的摸索上,甚至于还有花椒正在想办法进行的当地传统优质种芹资源的保护上……
在花椒的主持下,即便小字辈们确有走歪的时候,也并不是所有的试验在现有的手段下,都能得出想要的结果,但家里头也确实没有放下一系列的长期试验。
四年下来,除了积累了厚厚一沓的试验报告外,成果也相当丰硕。
秦白芹的规范化壅制促成的连年增产同品质的提高,以至于八仙居、大通号、钱德隆等商号的连年增收,既是明证。
而且潜移默化的,家里头的小字辈们就这样从秦白芹的试验中,一点点摸索着学会了,并且习惯了以“试验”来验证他们在生活中也好,课业上也罢,遇到的诸多问题。
从提出问题,到获取信息、寻找证据,再到检验假设,最后发现规律总结现象。
就连花椒都不知道这样的良好习惯究竟是从何而起的,可事实就是如此,家里泰半的小字辈们对于进行试验已经玩的相当溜,甚至于就连试验弹弓的弹丸威力都能写出一篇报告来。
从试验的目的同要求,到试验设备,再到试验步骤,最后得出试验的结果,甚至于还有原理分析。
就这样养成了试验的习惯同能力,也培养出了他们以严谨来面对认知事物的态度,以及理性的思维习惯。
这是花椒在此之前从未想过的事儿,也是她直到现在都没能体会到的事儿。
但是即便小字辈们都已习惯了凡事儿以凭证为准,可今天花椒力主进行的试验结果,还是颠覆了一众小字辈们对于“常识”的认知。
而这其中,年纪较小的,或者这样来说更为准确,旧年方才开蒙的这拨小字辈们,还则罢了,他们对于世界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认知中的大部分“常识”其实并不是来源于他们自己,而是来自于周遭的长辈或是兄姐的告知。
譬如说在试验之前,大伙儿都认为滴血认亲应当是真的。
那他们就认为是真的,也就到此为止,还没有概念要去探究为甚的是真的。
这会子试验的大致结果一出来,自是叫他们大为惊诧的。
原来是假的!
然后也就基本到此为止了,很少有人会再进一步,去思考明明是假的,可为甚的会被当做真的。
但年纪稍长的,或者说已经基本有能力开始自学的这拨小字辈们却是不然的。
尤其他们昨儿还被花椒拜托过,是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