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1/4 页)
仍旧住在俞阿婆家,虽说大伙儿俱已经历过一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县试了。方良也已是提置办了炮竹在家,可该紧张的还是紧张。
考进了县前十的秦连豹还则罢了,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可县试考了第四十八名的大堂哥却着实叫人有些悬心了。
尤其是方庆,纠结的不得了。
略微得闲就同花椒瞎嘀咕,说是要是大堂哥能前进几名就好了,那就能过府试了。又说姚氏姑丈能落后几名就更好了,到时候院试的时候,就不用提坐堂号了。
弄得花椒也紧张了起来。
倒是真正要下场的秦连豹同大堂哥两个却是持的住的,尤其是大堂哥,状态虽不如县试时亢奋,却更加稳定,也是叫秦连豹略松了一口气。
待到顺顺利利的考到第三场,考完后从贡院出来,秦连豹同大堂哥俱是一身轻松,还有心思带着花椒同罗氏去看了看莲溪的育婴堂。
只回来后,不管是是罗氏也好花椒也罢,就连大堂哥,都高兴不起来了。
不过好在府试成绩很快出来,秦连豹同大堂哥双双题名。(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三章 童生
也就是说,自此秦连豹同大堂哥已是正式成为了大周朝的一名童生,有了参加院试考取秀才功名的机会。
也就意味着有了成为士大夫的可能性。
自是皆大欢喜的。
而俞阿婆家人来人往的,在方家群房这一亩地三分地上,也算是出足了风头。
俞阿婆还拉着罗氏去各大寺庙还愿。
花椒这才知道四月初八浴佛节那天俞阿婆曾漫天许愿,只求能有过路的神仙大发慈悲,叫秦连豹同大堂哥能顺风顺水的,赶紧把这样的苦头吃尽了。
方庆也兴头的不得了,背着长辈偷偷告诉花椒:“这下好了,姑丈同大堂哥已经是童生了,就算两个月后的院试考不过也不打紧,以后再考就是了。”
饶是花椒已经摸清了两分方庆的脾性,也不由啼笑皆非。
她自是明白方庆的意思的。
不比县试同府试,别说县试不曾通过了,就算在府试上头马失前蹄出了圈儿,越年下场,还是一样得从县试开始从头考起的。
可院试就不一样了。
只要考生能够接连通过县试府试这两道门槛,身上有了童生的资格。就算此科院试不过,也不必再从县试开始从头考起,越年只需继续参加院试即可。
这样的规矩,对于那些个一世老童生,考了一辈子都过不了这道坎的复而又复的复读生来说,自是受益的。
可对于像是秦连豹同大堂哥这样的应届生来说,自然算不得甚的好事儿的。
毕竟院试比之之前的府试,各府生员的名额比之童生的名额可是又直接砍掉了一半的。
整个宁江府四十名考取童生的应届生同暂且还不知道具体数目的复读生们一起竞争二十个,具体来说应该是十九个生员的名额,毕竟府案首已是板上钉钉的把生员名额纳入了囊中,甚至于直接夺个小三元也不是不可能的。
竞争真是不可谓不激烈的。
家有考生的花椒只用想的都觉得正如俞阿婆所说,实在是太难太苦了。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方庆那不着边际的逻辑竟是安慰到了她,花椒这心里头倒是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紧张的。
只虽然四月下旬就发了榜,可花椒一行总算返回周家湾的时候,却已是五月初上,家家户户已能闻到粽子香了。
却还是秦连豹同大堂哥叔侄两个不知道婉拒了多少宴请,才不至于再蹉跎下去的。否则光是应酬那些个各色名目的乡饮酒礼,说不得就得接二连三的应酬到六月院试了。
不过有些个无关紧要的应酬还能够婉拒,可像是府尊县尊大人的宴请,自是不得不去的。
这还罢了,还有方家那厢,方老爷请秦连豹同大堂哥进府叙了一回,出身方家的府案首也亲自下了帖子,延请秦连豹同大堂哥参加方家内部举办的小规模文会。
却是受益匪浅的。
虽说这些日子以来,秦连豹同大堂哥叔侄俩谁都没少参加各色名头的文会诗会赏花宴的。
尤其是大堂哥,虽是险之又险的吊车尾的成绩,三十九名,可到底年纪出身摆着这里。
不过十七岁,还是平民子弟。
在整个宁江府的应届童生,或是历届童生之中,都算是后生可畏孺子可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