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2/4 页)
鳌岛’乃是上清通天教主的道场所在。
尽管明知如此种种迹象,乃是它化自在天魔主波旬幻化而成。但释迦摩尼,仍然忍不住往前走去,前方大殿乃是上清通天教主为一众弟子门徒传道授业之所。
座下金莲,乃是通灵晓性之物,察觉释迦摩尼的心性变化。徐徐旋转飞舞,攒射道道金光,簇簇紫气袭身,似仙似佛。既有仙的飘渺,佛的慈悲,揉合为一处,更添几分不凡气质。
刚刚踏入山巅,耳边便听闻一股大道之音萦绕,其音宏大,似暮鼓晨钟,发人深省,震荡神魂。无量清辉落下,自山巅之中游荡,无数禽鸟狮首,络绎不绝。在群山之中,往来奔跑,嬉戏游玩,毫无拼死搏杀之意。
一泓清波流转,浩大不凡,承接九天,下连地脉。上应青天,下应幽冥。十方世界,莫在其中。句句大道之言,显化虚空,化作漫天铭文符篆,蕴含大道三千。道道符文神秘无穷,攒射虚空三尺之中,天象垂怜,顿生异象。
但见天花乱坠,地涌金莲,无边馨香之气,充盈虚空万里。种种不凡异象,自虚空显化。仙鸾舞动,彩雀横飞,百兽奔走。其乐融融,但见寿龟匍匐,金鱼戏水,猿猴献果,麋鹿衔芝,一派仙家和谐之象,于此间展露。
这时,释迦摩尼听到耳边清晰的传来句句大道之言,只闻其乃无边妙法箴言,上清道术,符篆一道,阵法一道,丹道器道,可谓是包罗万象,囊括周天之物。
“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而天。”
一双能观三界之事,便察诸天万物的慧眼扫视过去。却见一位青衫道者,端坐珍宝点缀的檀床之上。
口诵无量大道之言,座下一众弟子们落于下首,神色痴迷,如痴如醉,琳听此等无上妙法宏音。自身亦是清净之气,荡涤周身,来回冲刷不断,似是大浪淘沙,摈弃糟糠之物,只留精华之意。道行蹭蹭上涨,清辉如雨,不断洒落。
眼前种种如此熟悉的景象,让释迦摩尼的双眸泛起阵阵涟漪,其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又好似在追忆什么,双目光辉不曾停断,显然在思考什么。
“阿弥陀佛!”
低声诵读一声佛号,身上僧袍一掀袖袍,只一瞬间,狂风乍起,呼啸而过。旋风凭地,怒涨三尺有余,似是飞沙走石,尘土弥漫。
待得风散尘落,眼前那时景象,哪里还在?
方圆俱是紫雾迷蒙,烟霞袅袅,似道烟,如狼烟,直入九重天!
释迦摩尼以*破除迷妄,还未开口询问自在天魔主,但见周围景象再次变化。眼前景象呼啸而过,如漩涡激流,旋转如轮。
入目望去,尽皆是一片荒芜,迷妄之景色,双目不变分毫。
待得些许时辰过去,双目复又重现光明,只见眼前景色,却是一派亭殿宇,宝塔金幢,巍峨耸立,殿群林立,浩大不凡,一股皇者之气,汇聚其中。
眼前熟悉之景色,却是让释迦摩尼回忆起,此地乃是未成觉者时,尚处太子之位时的家乡故国。迦毗罗卫国的皇宫之中。
而自身却也是大变模样,身着太子锦袍,顶上金冠束发,三千青丝盘扎而起。袒露右肩,站于一处园林之中。
依稀回到了昔日那坐享皇庭的一国太子之时,红尘世俗,纷扰之气,化作道道转轮清气,流经释迦摩尼周身。
释迦摩尼双目微微放射金光,化作一道浩大光幕,笼罩周身。不为红尘世俗之气所扰,清净之气流转周身,化作一泓秋波泉水,护持周身。
赤着双脚,漫步于园林之中,路遇侍卫,纷纷颔首示意。
似是沉浸于昔日之景,不愿醒转一般。
“师徒之情,父母之情,骨肉亲情,看你能舍弃多少!”波旬眼观释迦摩尼的变化,心中暗暗说道。
世间万事万象,唯独情之一字,最为奇妙。
师父授业传道恩,父母精血再造之恩,恩德再造。夫妻白头偕老,结发之情。骨肉相连,血浓于水之情。
种种恩情,既有恩又有情,每种俱不是轻言能够舍弃的。
可以说,此时此景,对于释迦摩尼来说,乃是一次考验。虽说乃是幻化而来,但亦是可以反应出一个人内心深处最为重要的东西以及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有关。并不是说,可以在‘道’路上轻易斩杀,也不像‘小说’中所说那样,能够毫无顾忌,面对亲人挥刀相向。那俱是空口白话,当不得真。
虽说佛门讲究轮回,因果一道。释迦摩尼昔日菩提树下,成道。知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