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第2/4 页)
只见这大典之府甚是古旧,周围大树参天,或直或斜,各显其态,虽然是自然生长,看起来也简单,却毫无杂乱之感。
伍封愕然道:“原来这么近,早知道就走来了,何须用车?”
楚月儿道:“近些才好,我们但有暇时,便可以走来求教。”
伍封与楚月儿在离府门二十余步的树旁下了车,向府门走去,鲍兴带人担着礼物紧紧跟随。
只见这大典之府府门大开着,有一个五十余岁的老人正在府门旁扫着落叶,动作十分缓慢。
伍封上前向老人施礼道:“请问老丈,老子可在府中?”
扫叶的老人缓缓抬起头,“噢”了一声。
伍封道:“晚辈名叫伍封,来自齐国,久慕老子大名,今日携夫人前来求见。”鲍兴见他对一个生得极为寻常的扫叶老仆如此客气,大为愕然。
扫叶老人又“噢”了一声,又低头扫叶。
伍封问道:“老丈是否可为晚辈等通传?”
扫叶老人道:“这大典之府,内藏万籍,本是供人观看,何须通传?”
伍封道:“如要见老子呢?”
扫叶老人摇头道:“能见则见,能不见则不见,阁下大可自去找寻。”
伍封颇有些踌躇,不知道就这么走进去好,还是该另觅他人通传。
楚月儿道:“夫君,我们先进去,能见到老子则好,见不到也可以看看藏籍,长些学问。”
伍封点头道:“月儿说得是。”让鲍兴等人在门外候着,与楚月儿往府内走去,入了府门,转过照壁,便长一条宽直的细石大道,通向前面一大片房舍,大道两旁姹紫嫣红,全是奇花异草和低矮的细竹。
伍封与楚月儿缓缓走进去,只见府中空荡荡的,除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者正在道旁修剪竹叶外,再也看不到一个人影。
伍封走上去深深一揖,道:“晚辈想拜访老子,老丈可否前往通传?”
那老者背对着他们,也不回头,自顾自剪着花木,道:“你要见他,何必他人传话?”
伍封点了点头,道:“那么晚辈便擅入看看,请勿见怪。”与楚月儿往前面那齐齐整整的一排屋室而去,到了近前,见门户都开着,二人站在一室之外,从门外往里面看进去,见里面有十排木架,上面排满了卷好的竹简,室内有书案三个,案旁墙上插着大烛,不过并未点燃。这么一眼看去,室内诸物毕现,无人在内。
二人不敢入内,依此从每一室门前走过,见里面布置相同,简籍无数,干净得一尘不染,就是不见人影。
每一室都看过后,楚月儿大奇,道:“就算老子不在,这大典之府仅成周有之,逾万简籍收集不易,理应是阅者甚多,怎么不见人影?”
伍封道:“能看简籍的都是大夫贵卿,他们要看只怕会携入府中,看完再拿来,多半没很多耐心坐在里面细看。”
楚月儿又道:“这些简籍想来甚是珍贵,怎么未见有士卒守护?万一被人盗去怎好?”
伍封笑道:“偷盗之徒多是无知无识之辈,他们大字不识几个,盗之无用。”
楚月儿想想也有道理,笑道:“盗金盗玉的时有,盗取简籍的确未听说。不过真有人来盗籍,老子定有法子将他们逐走。单看接舆师父那么大本事,便知道老子肯定十分了得。”
这府第并无后院,除了这一排藏籍之所,便是两边的侧厢各室,二人一边说话,一边在两侧转了一遍,开门的便往里瞧,闭户的便敲门击窗相询,整的大典之府转了一遍,除了庖室、柴房等地有几个小僮儿之外,再不见其他人。
那些小僮儿大多十二三岁上下,最幼的一个看起来只有七八岁。
问小僮儿时,他们也是语焉不详,谁也不知道老子在何处,都道:“如果不在府中,定是外出了。”
那最幼的小僮儿笑道:“见得到则见,见不到则不见,二位无须心急。”
伍封见这小僮儿口齿伶俐,眉清目秀的十分可爱,顺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僮儿道:“小人名叫庄周。”说完,自顾自到了一边去。
伍封与楚月儿对望了一眼,叹了口气,知道今日肯定是见不到老子了,出门让鲍兴等人将礼物拿进去,交给小僮儿庄周。
伍封和楚月儿站在府门之旁,觉得甚是遗憾,等鲍兴他们出来,伍封道:“此处离齐舍甚近,你们先将车赶回去,我和月儿再等一等,眼下已是申时,说不好老子就会回来。如果不见,我们自走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