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我到这里才知道这里就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我以前吃过过桥米线,在我印象中不怎么好吃,还没我们常德那里的牛肉米粉好吃。
厅里有很多吃客,个个都吃得兴高采烈,但我看他们的前面的餐具时有些发怵,每个人面前有好大一个碗和好大几盘,这个碗大得可以将一个人的头装进去,我心道:能吃得完吗?
3
我们在天井里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毛经理说:这里位置好,等一会儿有节目看。
我问道:他们这里每天都有节目看吗?
谭湘接过话说:是的,云南这里的人最喜欢的就是跳舞,男女老少都会跳。云南这里就是这么好,人很善良的,这里治安也好,你上街去看,很少有穿警服的警察。来这儿的人都感到很安全。
不怎么爱说话的刘雄叫过服务员,要服务员拿菜单过来,他接到菜单后,他将菜单递给我,###让自己喜欢吃的米粉。我推辞让他先点,他仍是礼让。我不想让他们这样客气,因为我是来投奔他们的。他再三客气,我也只好接过菜单。
我接过一看,菜单上面有很多过桥米粉套餐,还有小吃。我点了一个金牌肥牛过桥米粉套餐。我想试一试这里的牛肉米线与我家乡的牛肉米粉比一比,看谁好吃。他们也各自点了自己喜欢吃的米粉。
一会儿服务员端来了过桥米线,好家伙,来了一大堆,先是大磁碗一只,碗里盛着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的汤。放在桌面上,看见碗的四周变形的空气,就感觉到它很烫,我想这碗一定在盛汤之前就烧过。接着服务员又放下一盘切得很薄的新鲜牛肉,一盘熟肉,一盘米线(在我们那就称为米粉),一盘青菜,一只去壳的鹌鹑蛋,还有一些佐料等。
毛经理告诉我这汤很讲究的,先是将鸡油、味精、胡椒面放在碗里,然后将鸡、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冒气,此时千万不可喝汤,汤很烫。然后告诉我先将鹌鹑蛋放入碗内,接着把牛肉片放入,并有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然后将熟肉、青菜、米线加入,最后根据自己的品味加入酱油、辣子油。
我一一照做,一尝,味道果真不错,滑嫩爽口,浓郁鲜美,此时我也不好怎么比较这过桥米线和家乡的牛肉米粉了谁好吃了,因为这二个是完全不同的口味。这里的过桥米线是清香浓鲜,嫩滑润口。而我们那里的是浓香重味,麻辣鲜美。
品尝米粉的时候,我心里不由感叹中国的饮食文化的精深博大。这小小的一碗米粉,却做出这么多的文化来。
4
这时候大厅里想起了音乐,那个小戏台也开场了。刹那间,一阵烟雾充满了舞台。开始是几名歌手唱歌,有流行歌曲也有民族歌曲,基本上是歌伴舞的形式,到后来就是一台小型戏剧了,我仔细一听,原来是关于过桥米线起源的美丽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大概是这样的:
美丽的滇南的蒙自县城。有一个南湖,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个小岛,岛上有一个亭台楼阁,那里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幽静,空气清新宜人,是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
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但因为埋头用功,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等到吃的时候又凉了。由于饮食不正常。天长日久,身体日见消瘦,贤妻十分心疼。
有一次,妻子杀了一只肥母鸡,用砂锅熬好后送去,到了晚上,她去收拾碗筷时,丈夫还在看书,鸡汤一点没有动。打开盖一看,汤还是热乎乎的,原来鸡汤表层厚厚的一层鸡油将汤严严实实地盖住,与外面的冷空气隔绝,起到保温的作用。于是妻子将米线放在鸡汤里烫一下,送给丈夫吃,丈夫吃了之后赞不绝口。
聪明的妻子便发明了“过桥米线”这种吃法,她天天给丈夫送鸡汤,用汤烫米线。还经常带去一些肉丝、鲜鱼和其他新鲜蔬菜等等,将这些东西放入鸡汤里烫一下就吃,味道鲜嫩可口,使其夫免受冷餐之苦,保障他可发愤读书,博取功名。
后来,不负所望,书生终于金榜题名。书生题名后,念念不望妻子的盛情,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道曲径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
此事一时传为美谈。人们纷纷仿照书生妻的做法吃米线,过桥米线从此流传开来。经过后人的加工改进,过桥米线越做越好,越传越远。
吃着鲜美的过桥米线,看着节目表演,再也没什么比这轻松、愉快地。